【ITBEAR】近日,一場聚焦“新能源汽車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創新沙龍在天津陳塘科技商務區熱烈展開,此次活動是天開創新沙龍的第十五期,由天津市科協、市科技局及市教委攜手主辦。活動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與學者,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與數字經濟領域的技術革新與產業未來。
活動中,四位重量級嘉賓分享了他們的真知灼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孫逢春,深入剖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并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十大關鍵技術進行了展望,包括整車結構平臺化與模塊化、智能動力電源化等,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天津市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吳志新,則從智電時代的汽車產業質量與安全角度出發,詳細闡述了應對新挑戰的策略。
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常務副主任、天津大學教授焦魁,圍繞氫儲能技術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其未來發展。他提到,天津大學國家儲能平臺的研究將為天津市儲能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長城汽車技術中心混合動力系統副總工程師陳淑江,則分享了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國正逐步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新能源汽車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為這一轉變提供了強大動力。
作為天津的中心城區,河西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數字經濟賽道,聚焦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平臺經濟及智能制造等領域,大力推進城區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此次沙龍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新能源汽車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河西區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來自全市新能源汽車與數字經濟領域的150余位政產學研金服用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共同見證了這場知識與智慧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