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一款已經上市四個月的車型——大眾安徽ID.與眾,在各大汽車資訊平臺上卻鮮有其最新的銷量數據曝光,這一現象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種信息的不透明無疑增加了選擇的難度。
經過多方探尋,我們終于在某個汽車網站上找到了ID.與眾的全國上牌數據。據統計,該車型全國上牌量合計為563輛,這一數字雖然相比之前有所增長,但總體市場表現依然顯得較為低迷。對于一款上市不久的新車型而言,這樣的銷量顯然不盡如人意。
令人驚訝的是,就在11月9日,大眾安徽ID.與眾突然宣布官方降價,全系車型降價幅度高達4萬元,售價區間從原價20.99-24.99萬元降至16.99-20.99萬元。這一舉措無疑是為了應對銷量不佳的現狀。然而,這波降價操作能否有效提振銷量,還需等待市場的進一步反饋。
與大眾安徽ID.與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屬大眾ID.家族的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在華銷量表現相對穩健。其中,上汽大眾ID.家族10月銷量達到了14286輛,而一汽-大眾ID.家族雖然未公布具體數據,但據統計其10月銷量也達到了約3212輛。這樣的銷量表現無疑給大眾安徽ID.與眾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回顧大眾安徽ID.與眾的營銷策略,不難發現其顯得頗為“佛系”。自上市以來,該車型并未像其他競品那樣進行大規模的營銷推廣,而是選擇了相對低調的市場策略。此前,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曾表示,大眾安徽并不急于提高市場占有率,而是更注重品牌價值的構建。然而,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這樣的策略顯然難以讓ID.與眾脫穎而出。
盡管大眾安徽ID.與眾在外觀上采用了鑲有“金邊”的大眾車標,試圖以此作為品牌創新點之一,并借此與南北大眾作出區分。然而,僅憑這些微小的改變顯然難以吸引中國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在新能源時代,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已經大大降低,反而更加注重產品的實際性能和營銷手段的創新性。因此,大眾安徽ID.與眾若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還需在營銷策略上進行大膽創新,以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