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江西新能源產業崛起,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在新能源產業的浪潮中,江西省憑借豐富的鋰礦資源和前瞻性的產業布局,正逐步嶄露頭角。新余市,作為全國鋰鹽產量的重要基地,年產量占比高達24.6%,并且在氫氧化鋰出口方面位居全國首位。而宜春市,憑借豐富的鋰云母資源,被譽為“亞洲鋰都”,吸引了諸如國軒高科、寧德時代等鋰電行業的領軍企業紛紛落戶。
上饒市則是光伏產業的璀璨明珠,是全國最大的光伏產業組件生產基地之一。晶科能源,作為這一領域的鏈主企業,其累計組件出貨量穩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9月底,江西省新能源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已達到513家,其中光伏產業155家,鋰電產業345家,新能源汽車產業13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江西新能源產業的崛起并非偶然。地處中部的江西省,憑借前瞻性的眼光,提前布局光伏、鋰電等新能源產業,不斷提升配套供給能力,構建了涵蓋新能源上游制能、中游儲能、下游用能的全產業鏈體系。2023年,新能源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469.3億元,成為推動江西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宜春市鋰礦資源豐富,僅氧化鋰儲量就超過900萬噸,占全國鋰云母儲量的40%左右。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為鋰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宜春市首次提出打造鋰電新能源千億產業的構想,并一步步將“亞洲鋰都”的品牌推向世界。在政策、資源和產業基礎的共同吸引下,國軒高科、寧德時代等鋰電頭部企業紛紛在宜春布局,形成了頭部企業聚集的“宜春現象”,并帶動了中下游配套企業的落戶。
新余市同樣在新能源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贛鋒鋰業,這家由技術骨干李良彬創辦的企業,已發展成為全球鋰行業的領軍企業。贛鋒鋰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布局,擁有多處優質礦源,并在國內外擁有多個生產基地。新余市以此為契機,通過引進和培育鋰電龍頭企業,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鋰電產業的重要一環。
在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中,江西省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也在持續攀升。截至今年10月底,江西電源總裝機達到7024萬千瓦,同比增長15.92%,其中風光新能源裝機3235萬千瓦,是2020年底的2.37倍,提前一年兩個月完成了“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目標。今年風光累計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達21.66%,顯示出新能源產業的強勁增長勢頭。
創新驅動是江西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孚能科技憑借高安全高比能軟包動力電池系統的研發,實現了核心指標的突破,并獲得了江西省年度十大創新成果。宜春市則突破了低品位鋰云母提取碳酸鋰技術,晶科能源太陽能電池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紀錄。江西紫宸、九江天賜、通瑞新能源等企業也在新型硅碳負極、電解液、隔膜以及鋰電銅箔等產品技術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為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江西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關于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到《關于做優做強江西省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再到“1269”行動計劃,江西省從省級層面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決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鋰電和光伏新能源先進制造業集群。今年5月,江西省又出臺了《關于促進江西省鋰電新能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針對性舉措和補貼支持,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政策引領下,江西省新能源產業集聚區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新項目快速簽約投產,老項目增資擴產,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上饒市、新余市等地建成全國首個光伏、鋰電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邁進。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有644家新能源企業完成入企診斷,416家已開展數字化改造,148家擬打造標桿示范企業。
江西省還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的技術創新。針對鋰電新能源產業中出現的“鋰冶煉渣消納處理和利用技術”難題,江西省科技廳主動對接中國科學院國家戰略科技資源,推動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先導專項,提出全鏈條解決方案。同時,江西省多個部門聯合組織招商、合作對接會,推動企業間合作對接,幫助企業拓展市場。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江西省將繼續以鋰電光伏行業為重點,跟蹤培育未來新能源行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增強全省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全力打造全國乃至全球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