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廣州車展步入尾聲,各大車企紛紛亮出自家明星車型,小米SU7 Ultra、小鵬P7+以及神秘的尊界等車型備受矚目。然而,MYAUTO認為,真正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廣汽本田的全新電動品牌——燁P,它的出現象征著合資新勢力正在悄然崛起,能否成為中流砥柱,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在“燁”系列車型的故事還未完結之時,廣汽本田又推出了“燁P”。這一全新電動品牌的首款SUV車型——燁P7,在廣州車展上驚艷亮相。然而,關于這一品牌名稱的選擇,尤其是“P”字的運用,引發了不少爭議。有網友調侃,廣汽本田是否想借此機會蹭一蹭小鵬P7+的熱度?其品牌標識的設計也略顯粗糙,令人不禁質疑其宣發團隊的專業水準。
拋開品牌名稱和標識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燁P7的產品實力。后驅/四驅系統、三元鋰電池、高性能配置以及大屏幕等豪華堆料,無不彰顯其強大的產品力。然而,價格始終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本田的定價策略一直偏高,例如東風本田的獵光e:NS2,雖然品質看似不錯,但19-21萬的售價卻讓消費者覺得性價比不高。在當前電動汽車市場激烈的價格戰中,這樣的定價無疑會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本田的新能源品牌系列也顯得頗為混亂。從早期的理念品牌,到后來的極派e:NP1和e:NP2,再到如今的燁P品牌,本田似乎一直在嘗試不同的品牌定位和市場策略。然而,這種頻繁的品牌更迭和命名混亂,讓消費者難以形成清晰的品牌認知。廣汽本田此舉或許是為了與東風本田拉開距離,但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
那么,廣汽本田為何要推出如此多的品牌呢?MYAUTO認為,這與本田今年在國內新增新能源產業工廠的策略有關。然而,從目前的銷量數據來看,廣汽本田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并不理想。例如,雅閣新能源、皓影新能源以及極派的兩款車型銷量均較為慘淡。面對如此低迷的銷量,廣汽本田或許希望通過推出新的品牌來刺激市場,但這種做法真的能奏效嗎?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技術、產品和價格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