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S店加速轉型新能源領域
近期,中國4S店行業掀起了一股向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中升集團宣布開設首家問界店后,永達集團也緊隨其后,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至少開設15家華為智選車授權網點,并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網點數量將超過30家,全面覆蓋江浙滬地區。
這股轉型潮流并非個例。蔚來汽車高級副總裁魏健透露,過去一年中,已有超過40家傳統豪華品牌經銷商選擇加盟蔚來,其中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寶馬、奔馳等全球知名豪華品牌經銷商。例如,廣州京溪奧迪5S店,曾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奧迪門店,也加入了蔚來的行列。
這一系列動向標志著中國汽車經銷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面對新能源車的崛起,傳統4S店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能源車的售后利潤空間相比燃油車較少,這對高度依賴售后盈利的傳統4S店模式構成了威脅。
然而,新能源車的售后業務并非完全沒有盈利空間。永達集團2023年年報顯示,獨立新能源品牌售后業務收入達1.59億元,同比增長255.3%,維修毛利率與燃油車持平。中升集團在完成賽力斯銷售目標后,將按固定點數收取傭金,據推算,一家AITO門店將為中升帶來可觀的純利潤。
盡管如此,新能源轉型對于大型經銷商集團和中小型經銷商來說,影響截然不同。大型經銷商集團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來適應新能源市場的變化,而中小型經銷商則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如果缺乏足夠的燃油車售后業務利潤緩沖,貿然轉型可能會陷入困境。
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持續上漲,燃油車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車市結構的調整加速了4S店的分化。在行業大洗牌中,越來越多的4S店選擇退出或自建獨立售后體系,而主機在售后端的松動,也進一步動搖了4S店的售后根基。
然而,對于活下來的4S店來說,隨著競爭對手的倒閉,銷量及售后產值將得到提升。同時,有資金、資源和運營能力的經銷商集團在選擇新能源品牌上更加清晰,投入也更加堅決。例如,貴州通源汽車和河南威佳集團加大了新能源汽車的網絡布局力度,分別設立了多家4S店,并布局下沉市場。
部分經銷商集團還將新能源業務拓展至海外。和諧汽車與比亞迪的合作,以及建發汽車在泰國的雷達汽車運營,都是這一趨勢的體現。從新能源主機廠的角度來看,與傳統經銷商的深度合作不僅有助于快速補齊渠道短板,還能有效緩解現金流壓力。
總體來看,大型經銷商與頭部新能源品牌的合作,為經銷商行業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轉型之路。然而,經銷商“叛逃”新能源,也將促使傳統燃油車主機廠調整政策,以確保經銷商的利潤空間,避免網絡遭受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