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國內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競爭風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價格戰,不僅讓許多早期購車的消費者感到“被刺”,也讓新購車者得以在更低的價格下喜提愛車。盡管業界多位大佬紛紛發聲,指出價格戰難以持久,但一旦戰火燃起,便難以單方面熄滅,寶馬在價格戰中的反復橫跳便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汽車流通協會近日透露,國內乘用車行業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有約4000家經銷商和4S店黯然離場,其中不乏全球最大寶馬5S店這樣的業界巨頭在北京宣布倒閉,以及奧迪在天津最大的4S店突然關門,眾多車主因此走上維權之路。這一系列事件,無疑揭示了汽車行業內卷之下,4S店和經銷商所面臨的嚴峻生存挑戰。
然而,與眾多廠商倒閉所引發的同情不同,4S店的倒閉和退網在消費者中并未激起太多波瀾,除了那些已付款卻未提車或購買了延保服務的消費者。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傳統4S店在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中的種種“惡行”早已讓消費者心生不滿。加價售車、強制按揭、強制購買保險、收取各種名目的手續費,以及車輛出現問題時的推諉扯皮,這些行為早已讓消費者怨聲載道。
如今,隨著特斯拉等新興勢力帶來的直營模式,消費者才發現原來購車可以如此簡單透明。無需再為價格談判而費盡唇舌,全款購車無需遭受銷售的白眼,貸款購車也無需額外支付手續費或強制購買保險,維修保養價格更是完全公開透明。與之相比,消費者才恍然大悟,自己以前在傳統4S店中吃了多少虧。
當前,國內4S店的倒閉潮并非偶然。隨著價格戰的持續升級,4S店只能通過降價來吸引客戶,而同一品牌下的多家4S店之間的激烈競爭更是讓價格體系變得混亂不堪。加之許多廠商推出了一口價策略,將原本屬于4S店的優惠直接由廠家執行,使得價格更加透明,4S店的操作空間被大大壓縮。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傳統4S店在銷售和售后服務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賴銀行貸款的店端更是難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