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馬中國與中國科學技術館攜手,共同舉辦了一場以“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科普沙龍活動。此次活動不僅為公眾帶來了一系列生動有趣的科普展覽,還發布了一部精心制作的公益紀錄片,旨在提升公眾對濕地保護和循環經濟的認識。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在中國,濕地不僅涵養了全國96%的可利用淡水資源,還在全球碳儲存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儲存的碳量高達3000億至6000億噸。然而,濕地的破壞將導致大量碳釋放到大氣中,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因此,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循環經濟,作為解決氣候挑戰和資源短缺的有效手段,已經在中國發展了20年。隨著人類消耗自然原材料的速度不斷加快,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寶馬中國深知這一點,因此積極投身于循環經濟的推廣和實踐,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為了讓更多公眾了解濕地和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寶馬中國與星球研究所合作拍攝了一部名為《在中國,遇見最“紅”濕地》的公益紀錄片。這部紀錄片通過鳥浪翻飛、大河起舞的壯麗畫面,展示了濕地的自然之美和生物多樣性。同時,紀錄片還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實踐,引導公眾關注可持續發展。
寶馬中國與中國科技館還共同策劃了一場名為“潤澤濕地,循環共生”的科普展覽。這場展覽以濕地保護和循環經濟為主題,通過藝術化、互動化的方式,向公眾普及了“一手減碳、一手固碳”的科普知識。展覽不僅展示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果,還傳遞了可持續發展的智慧。這場展覽是完全免費的公益展覽,將于2024年12月中旬至2025年2月在中國科技館首展,之后還將巡回至杭州、重慶、沈陽等地。
寶馬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同樣不遺余力。三年來,寶馬愛心基金持續資助遼河口、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創新方式吸引更多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今年,寶馬還資助了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水體保護和丹頂鶴保護研究,并為野化放飛的丹頂鶴戴上了GPS衛星跟蹤器,實現了對遷徙丹頂鶴的實時照看。寶馬還發布了“遼河口濕地三寶”宣傳片和《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研學課程手冊》,為公眾提供了更多濕地科普知識。
寶馬中國深知,只有責任為先,才能行穩致遠;只有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寶馬中國自2005年起就開始踐行企業社會責任,20年來持續為中國社會貢獻價值。寶馬中國與華晨寶馬于2008年建立了中國汽車行業內首個企業公益基金——寶馬愛心基金,聚焦四大企業社會責任公益項目:BMW中國文化之旅、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BMW美麗家園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BMW童悅之家。這些項目不僅為中國重大社會議題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還展現了寶馬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