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小米汽車SU7發布前夕,面對媒體坦誠地分享了他的兩大擔憂。首要擔憂是市場可能對小米汽車反應冷淡,導致銷量不佳。而更為深切的憂慮則是,一旦小米汽車受到熱烈追捧,前期的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消費者將不得不面對漫長的提車等待,這無疑會引發廣泛的不滿和批評。
雷軍進一步表示,相較于首個擔憂,他更害怕后者成為現實,這從側面反映出他對小米汽車市場需求的自信。
雷軍的這番言論,雖然聽起來謙遜,但卻透露出他對小米汽車的堅定信念。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第二個擔憂在小米汽車發布后迅速成為了現實。小米汽車不僅不愁賣,反而因為訂單量爆棚,導致提車周期大幅延長,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甚至有人通過拉橫幅等方式表達維權訴求。
截至目前,小米SU7的交付量已接近11萬輛,距離小米今年沖刺13萬輛的目標越來越近。從小米的交付速度來看,不斷刷新紀錄,如43天交付1萬輛,72天交付2萬輛等,但即便如此,面對持續增長的訂單,產能依然捉襟見肘。
目前,如果你下單小米SU7,最快的交付時間也要18-21周,而最慢的則要23-26周。以小米目前每月2萬多輛的交付量計算,意味著還有超過10萬的訂單在等待交付。僅在廣州車展期間,小米SU7的單周鎖單量就增加了6000多輛。
對于一家新車企而言,這樣的訂單量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雷軍雖然早有預見,但面對產能地獄的困境,小米也顯得無能為力。畢竟,產能的提升需要時間,而工廠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按照小米的計劃,明年的產能規模將達到30萬輛,超負荷的話能達到50萬輛。然而,考慮到即將發布的新車型SUV,以及持續增長的訂單量,小米能否順利應對產能挑戰,仍然是一個未知數?;蛟S,明年小米仍將面臨同樣的困境,但無論如何,它都已經在市場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