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在香港科技大學的一次博士學位授予儀式上,發表了對未來機器人技術的獨到見解。他預測,人形機器人、汽車和無人機將成為未來實現大規模量產的三大機器人類型。這一觀點并非黃仁勛首次提出,早在今年3月的英偉達GTC大會上,他已明確表達了這一看法。
在GTC大會上,黃仁勛攜手1X Technologies、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Figure AI、宇樹等9家人形機器人制造商,共同推出了英偉達的人形機器人通用基礎模型——Project GR00T。這一舉動不僅展示了英偉達在機器人領域的雄心壯志,也體現了其對人形機器人未來的堅定信念。
黃仁勛在多個場合都強調了人形機器人在未來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伙伴,其普及程度或將與汽車不相上下。這一觀點與特斯拉CEO馬斯克不謀而合。馬斯克曾在特斯拉股東大會上表示,未來全世界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和人類的比例至少為2:1,甚至可能達到1:1,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達到100億、200億甚至300億。
黃仁勛在采訪中坦言,100年后大街上將到處都是人形機器人。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稱,人形機器人的普及程度將是汽車的10倍。盡管兩位科技大佬都對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充滿信心,但他們在實現路徑上卻有所不同。
黃仁勛更注重英偉達作為技術服務商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制造人形機器人。英偉達機器人和邊緣計算副總裁Deepu Talla在東京會議上表示,英偉達的目標是一個由數十萬家機器人制造商組成的分散市場,而不是由少數幾家主導的集中式智能手機市場。英偉達為機器人提供平臺,而不是制造機器人本身。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偉達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進行了全面布局。他們首先搭建了一套仿真訓練設施,包括虛擬場所構建、機器人與環境互動的仿真訓練以及機器人控制規劃學習的仿真訓練。這一設施依托于英偉達的Omniverse、Isaac Sim和Isaac Lab等平臺,為機器人提供了高效的訓練環境。
Omniverse被比喻為一座城市,人形機器人在其中進行各種勞動活動。Isaac Sim則像健身房一樣,讓人形機器人進行與環境交互的能力訓練。Isaac Lab則像圖書館一樣,為人形機器人提供算法開發與訓練的平臺。通過這一仿真訓練設施,英偉達提高了機器人數據訓練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英偉達還在人形機器人芯片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發。他們計劃于2025年推出面向人形機器人的專用芯片Jetson Thor。這款芯片具備高性能AI推理能力,可以支持運行如GR00T等大型多模態生成式AI模型。Jetson Thor采用英偉達最新的Blackwell架構,并配備Transformer引擎,可以支持人形機器人在視覺、語音和觸覺等多模態感知下的交互。
英偉達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布局不僅限于軟件和芯片,他們還通過GTC大會等平臺,與多家機器人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這些制造商成為了英偉達仿真訓練設施的首批用戶,共同推動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