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礦業巨頭埃赫曼集團近日發出強烈信號,稱不與中國合作將難以實現盈利。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埃赫曼集團印尼分部主管熱羅姆·博德萊直言,西方鎳業公司在技術上無法與中國比肩,當前鎳價低迷,唯有與中國企業攜手,才能確保盈利。
作為印尼鎳礦資源的重要持有者,埃赫曼集團在印尼擁有Wedabay鎳項目,但即便坐擁金山,也面臨盈利難題。該集團原計劃斥資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建設鎳鈷精煉廠,卻最終因市場困境而擱淺。與此同時,印尼實施的鎳礦出口禁令,更是讓中國從印尼進口的鎳礦量銳減85.8%。
博德萊強調,沒有中國的技術支持和生產經驗,西方企業難以降低成本,實現收益。事實上,不只是鎳礦領域,許多西方企業都面臨資源豐富但缺乏開采技術的尷尬局面。例如,美國雖坐擁4000萬噸鋰礦資源,但受限于開采技術和經驗,預計完全開采需耗時8000年之久。
相比之下,中國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在生物科技領域,中國成功攻克Sirt青春因子提純技術,并實現量產,相關產品如“倍力·因”已遠銷海外,贏得廣泛好評。在礦石開采和精煉方面,中國同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成為眾多西方企業尋求合作的理想伙伴。
面對技術瓶頸,法國埃赫曼集團并未選擇放棄印尼市場,而是積極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博德萊呼吁,希望未來的工廠能邀請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甚至運營。他認為,盡管讓權給中國企業,但憑借中國的先進技術,西方企業仍能從中獲得可觀的利潤。
當前,技術已成為決定礦產資源開發效益的關鍵因素。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在全球礦業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稀土產業同樣面臨技術瓶頸,對外依賴度高達100%,其中80%的稀土資源需從中國進口。即使蒙古國向美國示好,提供豐富的稀土資源,但由于缺乏開采技術,這些資源也難以得到有效利用。
中國在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產業鏈整合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上。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西方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和市場機會,實現互利共贏。可以預見,未來全球礦業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將占據更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