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電商因為便捷、性價比高等因素,已逐步取代過去線下實體店購物的“第一”地位,進而深深地改變著大家的生活方式。此次受疫情影響,“無接觸購物”的需求更是催生著網購電商的進一步繁榮。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稱,美國戰略咨詢公司貝恩資本今日發布的《亞太地區未來零售業:如何高速發展》報告稱,后疫情時代,亞太地區將向全球貢獻大約四分之三的零售增長、三分之二的網購增長,中國網購趨勢將極大地影響全球零售行業。
根據這份報告,憑借著網購銷量增加,中國三大零售商——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與日本“711”一同躋身全球十大零售商之列。而大約 10 年前,只有一兩家亞太地區的零售商進入前十。貝恩資本駐香港負責人卡奈亞帕爾克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中國今天發生的事情,也會在其他市場出現,發展規模或大或小。人們需要關注中國,尤其是零售業的未來。”
除了網購市場整體高速發展趨勢引起外媒注意,直播購物也備受外網關注。CNBC報道稱,今年在中國興起的一個趨勢叫網上直播購物。從鄉野農民到專業網紅,每個人都可以在幾分鐘內通過流媒體平臺如淘寶、快手和抖音,賣出價值數千元的商品。
當然,我們不需要通過媒體多廣泛的傳播,其實就可以感受到我國網購市場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可觀的。為了促進消費熱情,全國大大小小的電商平臺相繼推出N多購物節,試圖用各種補貼紅包等優惠協同直播購物形式,刺激消費下單。
實際上,據粗略統計,以 8 月份為例,京東有熱 8 購物季,還有 815 家電周年慶、 818 手機節,拼多多推出了首屆“真香節”和“百億補貼節”,天貓和淘寶則有“ 88 全球狂歡節”以及“阿里 88 汽車節”等大大小小 8 個節日。
這樣算下來,僅淘寶天貓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各種節慶就超過了 40 個,加上其他平臺推的,一年下來這樣的節慶會超過 100 個。由于節慶過多,消費者普遍感覺有些“疲沓”。對于商家來說,雖然節慶帶來了可觀的流量和不錯的銷量,但促銷過于高頻總有些讓人“吃不消”。
在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網絡造節”不斷涌現,一些平臺企業自發將非約定俗成的日子打造成節日來宣傳或促銷,這已經成為電商企業競爭的常用手段。
對于網店店主來說,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流量,網購市場穩步增長、電商平臺不斷促活補貼就是電商創業者的商機。創業者要具備足夠的電商運營能力,才能在商機中賺到實在的財富。上海店寶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的電商創業服務公司,成立十年間,始終以提供著綜合性的網店服務扶持新手店主,專注扶持電商創業,從 0 到 1 培訓創業者的電商運營能力,協助打造盈利型網店,讓電商創業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