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9年6月21日,華為發布全新麒麟810處理器,首次采用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NPU,這也是繼去年,華為推出達芬奇架構的云端AI芯片首次將“達芬奇架構”落地于終端芯片的NPU。
華為方面表示,這是華為第一次在手機AI芯片的NPU中正式引入自研達芬奇架構,達芬奇架構是針對AI計算特點進行專門設計,以高性能3D Cube計算引擎為基礎,針對矩陣運算進行加速,大幅提高單位面積下的AI算力,充分激發端側AI的運算潛能。
同時,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使用了華為自研的高效靈活CISC指令集,每個AI核心可以在一個周期內完成4096次MAC計算,集成了張量、矢量、標量等多種運算單元,支持多種混合精度計算,支持訓練及推理兩種場景的數據精度運算。
在華為“達芬奇架構” NPU加持下,作為智能商顯品牌的達芬奇(Davinci),基于達芬奇DSP架構基礎上推出“達芬奇軟芯”技術平臺以來,一直在探索和研究達芬奇(Davinci)在AI智能上的技術應用,實現能效比的提升,為企業會議、教育培訓、新零售等應用場景提供全新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我們都知道,AI性能是目前智能商顯產品比拼的一項重要指標,尤其是在圖像性能方面,達芬奇智能商顯采用的是Enhancement畫質增強技術、DCDI邊緣平滑技術、TNR-2降噪技術、CCS亮色串擾抑制技術、ACM彩色自適應管理、ACC對比度自適應功能。
華為達芬奇架構NPU與達芬奇智能商顯DSP的終極目標均是AI智能的應用開發和落地,且具備互通性,即在更多算子、開源框架的支持以及提供更加完備的工具鏈將幫助開發者快速轉換集成基于不同AI框架開發出的模型,增強其他應用平臺的兼容性、易用性,提高開發者的效率,節約時間成本,加速更多AI應用的落地。
華為的“達芬奇架構”AI芯片可以應用到很多的智能設備上,而人工智能AI在未來是一個重頭戲。其中應用場景最多的便是智能設備,其中智能商顯則是重點,加上達芬奇智能商顯自身基于DSP架構不斷完善和應用延伸,雖然現在來看僅僅是一個雛形而已,但是未來的發展空間一定超乎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