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的永輝超市經歷了一場引人注目的變革,這家傳統商超巨頭引入了胖東來的管理模式,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尋求突破。
自11月8日重新開業以來,深圳永輝超市卓悅匯購物中心店人頭攢動,顧客絡繹不絕。新增的熟食區和胖東來自營商品專區成為熱門打卡地,顯示出市場對這一變革的積極反應。然而,大部分顧客都是沖著“胖東來”的名頭而來,永輝超市能否借此機會實現業績逆轉,尚待觀察。
永輝超市近年來面臨財務困境,包括連年虧損和高負債率。據財報顯示,其總營收逐年下滑,扣非凈虧損累計高達90億元。與此同時,負債率逐年上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坪效大幅降低,迫使永輝超市關閉部分門店以優化資源配置。
相比之下,胖東來卻實現了驚人的增長。盡管全國只有12家門店,胖東來在2023年實現了46億元的營業收入,平均每家門店的營收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永輝超市此次借鑒胖東來的經營模式,不僅是向一家中小企業學習,更是傳統商超少有的一次“倒反天罡”的嘗試。
然而,從實際走訪來看,永輝超市雖然用心學了胖東來的模式,但似乎并未學到精髓。調改后的門店在賣場布局、商品選品結構以及人員服務上有所改進,但自營商品比例不高,大多數商品的供應商并非專屬于胖東來。設立的胖東來專區也偏小,顧客只是到此打卡拍照,并未大肆采購。
盡管短期內客流量和銷售額激增,但隨著時間推移,增長勢頭逐漸放緩。永輝超市的財務困境并未因此得到改善,高負債與虧損仍在繼續。據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歸母凈利潤仍為負數。
面對線上新零售渠道的快速發展,傳統商超的“議價優勢”逐漸被打壓。永輝超市雖然采取了一定的線上化措施,但與山姆和Costco等競爭對手相比,仍有提升空間。山姆通過自主移動端App和與京東的合作,實現了線上銷售的快速增長。而Costco則通過精選策略和自有品牌的競爭力提升,確保了商品的性價比和品質。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永輝超市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思考商品競爭力的本質革新。盡管調改后的門店日均消費客流和銷售額有所增長,但想要實現業績逆轉,走出獨有的持續穩定增長路徑,仍需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