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終的鐘聲漸行漸近,金融領域的風云變幻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尤其是銀行和金融機構在不良貸款處理上的加速行動,預示著新一輪的資產優化與風險防控戰役已經打響。
今年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通知》、《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通知》以及針對流動資金、固定資產和個人貸款的三個管理辦法,這些新規不僅重塑了信貸業務的合規體系,也為銀行的風險防控提供了明確指導。銀行業迅速響應,加強了對新政策的學習與實踐,力求在每一個信貸環節中做到合規操作。
緊接著,3月份發布的《普惠信貸工作通知》與《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明確了普惠信貸在保量、穩價、優結構方面的三大目標。銀行業金融機構被要求聚焦小微企業經營性資金需求,合理確定信貸投放節奏,同時加強定價管理,優化信貸結構,以滿足更廣泛群體的資金需求。
4月份,一系列旨在促進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健康發展、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以及引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聚焦主業參與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的通知相繼發布。其中,特別強調了反委托處置的適用范圍擴大至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不良資產處置提供了更多選擇。
進入第三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公告掛牌總單數已達288單,未償還本息總額突破826.2億元。市場人士預計,四季度這一趨勢將持續,甚至可能出現翻倍式增長。
年底是企業財務結算的關鍵時刻,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清理未收回債務,加大了不良貸款處置力度。這一季節性特征使得年底成為不良貸款業務處置的高峰期。同時,隨著銀行對不良資產處置方式的不斷成熟,市場上的不良資產已幾乎完全暴露,2024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處置年”。
在不良貸款的處置過程中,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保持穩定,但不良貸款率卻緩慢下降,撥備覆蓋率穩增,各項資本充足率指標也保持穩定。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銀行業對不良貸款市場的深入探索與成熟處置方式的形成。
從受讓方來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資產處置中地位不斷上升,成為市場主導力量。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業務下沉,對地方AMC的垂直壓力增大,但這也促使地方AMC在不良資產處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預計未來,經濟重點地區的地方AMC機構數量有望繼續擴容,對優質資產包的爭奪也將更加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對資產包管理和評估水平的不斷提升,個人不良貸款業務的回收率和受讓方數量也有望繼續上升。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對個人不良貸款需求的加大,也體現了銀行在降低處置成本、提升處置效率方面的積極努力。
盡管銀行業整體資產質量保持相對穩定,但部分中小銀行及個別領域仍面臨一定的資產質量壓力。特別是在息差下行、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以及房地產及相關行業資產質量風險持續暴露的背景下,中小銀行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此,中小銀行加速出清存量不良資產,以應對監管要求,積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與此同時,隨著個人不良貸款逾期人數和逾期率的上升,明年不良貸款的工作重心或將從對公貸款轉向個人貸款。批量轉讓不良資產成為商業銀行提高處置效率和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銀行快速回收資金、降低不良率。監管部門也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拓寬不良資產的處置渠道,創新不良處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