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4日,首期全國數據系統局長培訓班在杭州成功舉辦。國家數據局相關領導、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據局廳局長、計劃單列市、部分省會城市和省內各地市數據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共70余人參加了本次培訓。
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圍繞準確把握數據特性、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作開班講話。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圍繞“十五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講授開班第一課;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沈竹林、陳榮輝、夏冰分別從數據基礎制度、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科技等方面作專題輔導。
1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瓴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CEO 朋新宇作為唯一一位受邀進行專題授課的企業講師,圍繞“數據產業發展和數據流通的探索與思考”進行了主題分享。
朋新宇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行切入,講述了一件衣服、一杯牛奶、一輛汽車這些「產品的一生」背后其實也是「數據的一生」。無論是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還是銷售、售后,以及營銷等每一個環節,都在源源不斷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通過治理、消費、流通等過程,產生數據價值,驅動商業的發展。
數據治理是一切的前提,朋新宇認為其是確保數據“供得出”的關鍵。而數據如何供得出,則是要建立數據標準。他認為數據治理的三大難點是亂、貴、慢,以阿里巴巴數據治理為例,阿里巴巴經過多年的數據治理工作:將雜亂無章的數據通過建立OneData、OneModel,實現數據治理的高效管理;通過一套有效的資源成本治理體系,改善了存儲與計算成本吞噬業務利潤的情況;通過服務化及自助模式提高了數據時效性,解決了數據速度慢的問題,大大提升了業務決策效率。
數據如何用得好:關鍵是要深挖應用場景。有了高質量的數據,仍需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才能實現商業價值的驅動。朋新宇以數據消費中常見的三種場景為例,分享了數據在營銷、客服等場景中如何助力企業業務增長。
無價值不流通,不流通無價值。朋新宇表示,數據的更大價值呈現在于流通,而流通的前提要基于商業價值。他認為,企業/組織應構建數據內外雙循環。內循環以效率優先、外循環以效益優先。企業/組織需建立內部數據采集、管理與使用機制,確保數據在組織內有效流轉,同時要做好數據的外循環以提升數據價值。在外循環場景下,強化公共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至關重要。公共數據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發揮其要素價值作用,流動率越高,其要素價值作用越大。
從企業到組織,如何做好數據的評測?即如何評價「數據的一生」是否是「有價值的一生」。朋新宇分享到,數據治理側要看有多少高質量數據;數據消費側要看有多少數據使用的場景量;數據流通側要看有多高的周轉率。三者結合在一起形成倍增效應:質 × 量 × 周轉率,才能體現數據最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