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1日消息,隨著各大車企上半年財報的揭曉,銷量、營收與凈利潤數據一一浮出水面。在這些數字背后,比亞迪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
比亞迪在2024年上半年以161萬輛的銷量穩居中國市場汽車品牌榜首,再次證明了其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強大實力。盡管外界普遍認為,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冠和率先停產燃油車的品牌,比亞迪的單車利潤應相當可觀。然而事實卻出乎意料,其單車利潤并未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據ITBEAR了解,在單車凈利潤方面,長城汽車與吉利汽車均表現出強勁態勢。長城汽車上半年單車凈利潤高達1.28萬元,而吉利汽車也取得了1.11萬元的不俗成績。相較之下,比亞迪的單車利潤顯得并不突出。
再將視線轉向國際舞臺,特斯拉與奔馳等品牌的單車利潤更是令人咋舌。2023年數據顯示,特斯拉單車利潤接近6萬元,竟是比亞迪的7倍之多;而奔馳也達到了5.44萬元的高水平。面對如此懸殊的差距,不禁讓人對比亞迪的盈利模式產生了好奇。
深究比亞迪的財報不難發現,其研發投入的力度遠超同行。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高達202億元,同比增長42%,比同期凈利潤還高出約66億元。這一數字不僅創下了比亞迪歷史新高,更在A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過去14年間,比亞迪有13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凈利潤,足見其對于技術創新的重視與執著。
正是這份對技術的堅持與投入,為比亞迪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從刀片電池到DM混動技術,再到云輦懸掛和易四方技術,比亞迪憑借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一次次引領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革。而這些技術的背后,是比亞迪幾十年來如一日的堅守與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并未將高額研發投入所帶來的技術優勢轉化為更高的單車利潤。相反,它選擇將這些技術普惠給廣大消費者,通過發起價格戰等方式不斷提升產品的性價比。這一舉措不僅打破了國內汽車市場的利益分配格局,更讓普通消費者也能享受到百萬級豪車的用車體驗。
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曾表示:“打造與比亞迪技術地位相符的品牌形象,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比亞迪當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它正堅定不移地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比亞迪# #新能源汽車# #單車利潤# #研發投入# #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