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3日消息,寶馬為求銷量,無奈重返價格戰。近日,寶馬汽車在市場中的表現引起廣泛關注。曾經因價格戰壓力而選擇退出的寶馬,如今卻不得不重新加入這場激烈的競爭,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寶馬官方給出的重返價格戰的理由是為了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然而,這一舉措的背后,實際上是寶馬銷量數據的慘淡現實。據ITBEAR了解,寶馬在今年7月份曾宣布退出價格戰,當時的價格戰之激烈,使得寶馬i3的裸車價降至17萬,這不僅對經銷商造成了巨大壓力,也使得寶馬每售出一輛車就虧損超過1萬。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寶馬既想要利潤,又想要銷量,最終選擇退出價格戰。
然而,價格戰并非只是價格的較量,更是價值的比拼。當寶馬i3的價格從17萬漲回20萬以上時,消費者是否還會買單?顯然,市場的反應并不樂觀。8月份,寶馬的銷量跌至3.48萬,幾乎遭遇腰斬,而同期的奧迪和奔馳則分別賣出了4.79萬和4.95萬輛。這一對比,無疑凸顯了寶馬當前的困境。
奧迪和奔馳在市場中的表現,為寶馬提供了兩面鏡子。奧迪堅守燃油車市場,通過降價策略穩住了基本盤;而奔馳則堅持不降價,甚至小幅上調售價,穩住了品牌調性。相比之下,寶馬既想要電車的銷量,又想要燃油車的利潤,結果卻是兩頭不討好。
為了擺脫困境,寶馬采取了各種措施,包括大幅降價。然而,這些舉措并未能有效提升銷量。以寶馬i7為例,盡管降價55萬,裸車價來到66.33萬,但在66萬這個價格區間,寶馬i7的競爭力并不強。一方面,50萬以上的電動汽車市場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在電動汽車領域,寶馬這個品牌顯得過于老氣,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
寶馬重返價格戰,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迫之舉。要擺脫當前的困境,寶馬需要在中國生產高端電動汽車,并出口至歐美市場,以實現反向降維打擊。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寶馬已經無法再躺平了。
關鍵詞:#寶馬# #價格戰# #銷量困境# #品牌價值# #電動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