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31日消息,近日,國際貿易局勢再起波瀾。加拿大政府宣布,將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關稅提升至100%,同時對鋼鋁產品加征25%的關稅,這些新措施將分別于今年10月1日和10月15日正式生效。此舉被視為加拿大跟隨美國和歐盟的腳步,對中國進行所謂的“懲罰”。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做法最終將損害加拿大消費者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美國也計劃近期宣布對華加征關稅的最終實施方案,這被視為哈里斯接替拜登參選后美國政府的首個重要貿易決策。有觀察家認為,加拿大此舉顯然受到了美國和歐盟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訪問中國之前,特意改變行程先訪問了加拿大,并在加拿大政府年度內閣會議上要求加方在對華關稅問題上“與美國保持一致”。
據ITBEAR了解,加拿大此次公布的關稅措施與美國之前的做法如出一轍。拜登政府此前已宣布對包括電動汽車、鋼鐵、鋁等在內的多種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沙利文在訪華前夕對加拿大的訪問和強硬指令,被看作是美國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試圖在對華談判中占據優勢。
然而,這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不僅可能無助于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后果。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指出加方的做法“損人不利己”,并警告加方避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面對美國和其盟友的貿易制裁,中國政府面臨著復雜的抉擇。在維護國家利益和產業安全的同時,也需充分考慮全球經濟形勢和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受歡迎程度,主要得益于中國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的突破。西方政客若只依賴關稅手段來壓制競爭對手,而忽視技術創新,恐將不利于雙方的合作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