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由螞蟻集團研究院、IDC及上海財經大學共同發布的白皮書,揭示了金融機構對大模型應用的期待與挑戰。白皮書指出,盡管當前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尚未觸及核心業務,但多數機構對其未來潛力持樂觀態度。
據悉,該白皮書名為《共享善治AI,智繪未來金融》,其中調研數據顯示,有63.3%的受訪機構認為,大模型在3至5年內將能夠具備金融專家級的知識與思維水平,從而在決策層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一預測反映了金融行業對大模型技術發展的高度期待。
據ITBEAR了解,目前金融機構主要在內部運營中利用生成式AI技術,如自動化生成報告、研發助手等,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涉及金融風控等核心業務場景時,大模型的應用仍顯有限。這主要歸因于金融行業對準確性的極高要求,以及大模型可能出現的幻覺問題。
白皮書強調,大模型幻覺問題是當前金融行業應用大模型面臨的一大難題。由于模型結構、解碼算法等因素,大模型有時會生成與事實不符的內容,這在容錯率極低的金融行業中是難以接受的。因此,提高模型的準確性成為金融機構采用生成式AI的關鍵。
此外,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也指出,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全面應用還需克服多方面的挑戰,包括技術成熟度、行業演變、監管要求以及科技倫理等。他表示,隨著各方面條件的逐步成熟,大模型有望在金融行業內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白皮書進一步指出,金融機構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深化,AI在決策層面的價值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同時,金融機構也期待通過AI技術實現成本節約、效率提升、用戶體驗改善以及風控合規等方面的目標。
總體來看,盡管當前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但多數機構對其未來發展持積極態度。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行業環境的日益成熟,大模型有望在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份白皮書的發布為金融行業應用大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指導。展望未來,我們期待看到大模型在金融領域展現出更加出色的性能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大模型應用# #金融行業# #決策功能# #挑戰與機遇# #AI技術發展#
(注:上述文章中的"another-image.jpg"為示例圖片名稱,實際使用時需替換為具體圖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