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滲透率已突破50%,消費者對其接受度顯著提升。然而,隨著銷量激增,車主維權事件也頻繁發生,主要聚焦于車型價格快速下降,令不少早期購車者感到被“背刺”,尤其是一些品牌一年內更新換代三次,新車一經推出,舊車價格驟降,這一現象令人咋舌。
數據揭示,2023年中國市場推出了126款全新新能源汽車,不包括年度改款車型。更令人驚訝的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平均更新換代時間僅為約10個月,比智能手機的一年一更新速度還要快。相比之下,燃油車從立項到量產至少需要四五年時間,如大眾、豐田等品牌的主力車型,六十年間可能僅更新了十二到三代。
國產新能源汽車為何能如此迅速更新換代?這主要歸因于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不同的研發模式。燃油車時代,核心部件如發動機、變速箱等均需自主研發,成本高且周期長。而新能源汽車更多依賴供應鏈,車企主要負責供應鏈的管理與融合,這使得更新速度顯著提升。加之新能源汽車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效率更高,制造工藝更先進,生產管理更高效。
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車企若跟不上節奏便面臨淘汰風險。因此,各車企紛紛加速推出新車型以搶占市場,形成了比誰更快、技術更先進的競爭態勢。
然而,快速更新換代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新車推出后舊車價格難以維持,對老車主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可能影響二手車市場。短時間內設計與生產的產品可能在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上打折,引發消費者擔憂。這種極度內卷的模式還可能引發不合規的無序競爭,如偷工減料、造假售假等。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更新換代雖吸引新車主,卻讓舊車主感到不安。車企在市場與競爭的壓力下難以放慢腳步,這一現象利弊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