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8日消息,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繁榮,公共充電樁的使用頻率急劇上升,然而近期發生的一起事件卻引發了公眾對于充電安全與秩序的關注。據報道,一位車主在使用國家電網快充樁充電時,因離開車輛過久,返回后發現車輛遭受了嚴重破壞,包括充電蓋板損壞、車牌被剪、車身多處劃痕及輪胎被扎,這一幕令人咋舌。
據ITBEAR了解,該事件并非孤立,社交媒體上已有汽車博主分享類似遭遇,并指出長時間占用快充樁可能成為招致不滿的誘因。特別是當車輛為增程式電動車如理想L系列時,其充電需求與純電動車有所不同,卻長時間占據快充資源,更易引發其他車主的不滿情緒。
針對此類問題,網友們紛紛建言獻策,呼吁充電樁運營商借鑒特斯拉的超時收費制度,以經濟手段促進充電資源的合理分配。特斯拉的做法是通過APP實時通知車主充電狀態,并在充電完成后給予一定的寬限時間,若車主未能及時移車且充電站空位緊張,則開始計收高額超時費用,以此激勵車主快速完成充電并釋放充電樁,提升整體充電效率與體驗。
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新能源汽車普及背景下,公共充電設施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性。未來,如何平衡車主充電需求與公共資源有效利用,將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