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16日消息,近日,九號公司發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出一幅營收與凈利潤均顯著增長的畫面。據財報數據,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6.66億元,同比增長52.2%,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5.96億元,同比增長167.82%,綜合毛利率也達到了30.45%,同比增長2.8%。這一系列數據無疑表明,九號公司在過去半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然而,盡管九號公司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一直相當穩定,其股價表現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九號公司股價自2021年初達到高點后,近三年來持續下滑,盡管今年上半年有所回升,但截至發稿前,其股價仍較峰值下跌了近60%。這種市場表現與九號公司的財務業績形成了較大的反差,也引發了市場對該公司轉型后能否維持其“科技”人設的質疑。
九號公司最初以平衡車和滑板車業務起家,但近年來,這兩項業務的營收占比持續下降。據ITBEAR了解,九號公司來自小米滑板車的銷售收入從2021年到2023年大幅下降,整體下降近九成。盡管自營滑板車營收有所增長,但增量微不足道。同時,平衡車業務也面臨類似困境,相關收入大幅縮減。
在國內市場,九號公司早期與小米緊密合作,依托小米的渠道銷售其產品。然而,這種合作模式雖然帶來了銷量,但毛利率卻極低。因此,九號公司在上市后開始逐漸降低對小米的依賴,尋求盈利能力更強的渠道結構。與此同時,電動平衡車在國內一直面臨沒有路權的困境,加上地鐵對大容量鋰電池產品的限制,進一步拖累了這項業務的發展。
在海外市場,九號公司主要與共享滑板車運營商合作。然而,共享滑板車市場面臨著高投入、商業轉化效率低、高維護成本等問題。加上海外需求下滑和去小米化的共同沖擊,九號公司的平衡車+滑板車業務增長出現縮水。因此,九號公司開辟了第二增長曲線——兩輪電動車。
九號公司的兩輪電動車業務近年來發展迅速,出乎市場和公司自身的預料。去年,兩輪電動車收入同比增長59%至42.32億元,一躍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今年上半年,電動兩輪車銷量達到120萬臺,收入33.83億元,占總營收的50.8%。九號公司憑借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和技術創新,在兩輪電動車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
然而,隨著業務重心的轉移,九號公司也面臨著新的質疑。一些市場觀察家認為,兩輪電動車的毛利率相對較低,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雅迪、愛瑪、小牛等競爭對手也在迅速跟進智能化趨勢,并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此外,九號公司還在嘗試進入服務類機器人市場,但目前這個市場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不確定性。
盡管九號公司在兩輪電動車和服務類機器人市場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其未來發展仍充滿未知。不過,九號公司在兩輪電動車市場上取得的成績以及其在服務類機器人市場帶來的想象空間,或許正是其市值與其他兩輪電動車企業市值存在差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