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7日消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訪問中,意外提及中國民用產品,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布林肯此次言論究竟背后有何深意,讓我們一起來探究。
據悉,布林肯在與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共同訪問基輔期間,原本意在了解烏克蘭政府重組后的未來規劃及所需援助。然而,在會談中,布林肯卻突然提及中國,聲稱俄羅斯從中國購買的機床和電子元件對其國防工業起到了關鍵作用,使得俄軍能夠維持進攻態勢。
據ITBEAR了解,這并非布林肯首次就此類話題發表言論。此前,他在訪華期間便曾公開呼吁中國停止向俄羅斯出口可用于軍事用途的民用產品。然而,這一要求顯然忽視了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的出口規模與實際情況。
中國每年向全球出口的民用產品數量龐大,且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此背景下,要求中國對出口產品進行過于嚴格的管控,無疑是不切實際的。更何況,中國一貫秉持誠信原則,賣出的產品如何使用,應由買家自行負責。因此,將俄軍使用中國民用產品的問題歸咎于中國,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在基輔的言論似乎無意中為中國民用產品做了“代言”。他提到俄軍憑借中國產品扛住了北約的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民用產品的高質量和廣泛應用。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大這一點,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堅持,更多還是依靠其自身的實力。
總體來看,布林肯此次提及中國民用產品,很可能是出于破壞中俄關系、抹黑中國企業形象的考慮。然而,這種做法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可能進一步激發中國企業的斗志和創新精神。正如過去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制裁催生了華為等企業的崛起一樣,任何試圖打壓中國發展的舉動,最終都將以失敗告終。
#布林肯# #中國民用產品# #俄烏沖突# #中美關系# #全球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