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0個基點,至4.75%-5.00%水平,此舉為美聯儲自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該決策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為“強有力的行動”,在距離美國大選不到7周之際,降息舉措迅速成為兩黨爭論的焦點。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在美聯儲暗示下半年可能開啟寬松周期的7月份,中國和日本兩大海外“債主”均減持了美國國債。其中,中國持倉量逼近數月前的十五年來低位,而面臨本幣壓力的日本也繼續減持,持倉降至九個月來新低。
降息決策公布后,市場反應劇烈。美股指數在刷新日高后轉跌,最終標普結束七連漲,道指連續兩日下跌。同時,兩年期美債收益率、美元指數以及離岸人民幣匯率均出現大幅波動。比特幣價格也在短時間內經歷大起大落。
分析人士指出,降息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但全球經濟面臨的諸多挑戰,如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等,仍讓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在降息消息公布后,市場很快出現獲利回吐現象。
美聯儲的降息決策也被視為從通脹擔憂轉向失業擔憂的信號,暗示著對即將出現的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表現則顯示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5%,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
在美元降息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著既有機遇也有挑戰的復雜環境。然而,中國憑借其龐大的外匯儲備和靈活的貸款方式,正逐漸在國際市場中嶄露頭角,成為許多國家避免因美元潮汐而引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力量。
美聯儲的降息舉措無疑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變數。對于投資者而言,保持理性和謹慎投資至關重要。而對于世界各國來說,密切關注美國經濟動向并做好應對各種風險的準備則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