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中國企業出海已成大勢,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持續增長。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金額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這標志著中國品牌全球化布局的加速,不再僅僅是產品和市場的簡單擴張,而是注重文化共振和技術融合。
《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2024》報告顯示,中國品牌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品牌力增長17%,創下歷史新高。智能設備和汽車品牌表現尤為搶眼,分別增長61%和51%。然而,對于多數出海企業來說,品牌傳播仍是一個未完全打通的鏈條,即使是世界級的大型工廠,在品牌運營上也顯得稚嫩。
業內人士指出,許多出海企業和工廠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供應鏈和快速反應能力,但在深入了解海外消費者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包括品牌故事講述、品牌傳播維度以及傳播階段等方面。
impact.com首席執行官David A. Yovanno(Dave)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品牌的全球化增長之路將不再受限于傳統營銷方式,而是通過創新的合作伙伴戰略和數字化技術進行全面革新。面對流量成本激增,企業需將優質供應鏈的產品通過品牌故事傳遞給全球市場,這變得愈發艱難。
Dave強調,品牌需轉向以信任為核心的營銷模式,強調真實的用戶體驗和推薦,合作伙伴成為企業觸達客戶的重要渠道。有企業透露,合作伙伴營銷的ROI是傳統硬廣的好幾倍。
Dave進一步指出,品牌需了解消費者在哪里以及如何獲取信息并作出決策。無論是企業、創作者、專業媒體還是分銷商,任何有能力以獨特方式談論品牌的人,都可能成為品牌的合作伙伴。2024年是impact.com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五年,中企出海為其帶來了顯著的業績增長,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麥肯錫的一份報告指出,當前部分領先的中國企業在非本土市場的收入已占到30%-40%,而在成熟的全球化企業中這一比例能達到80%。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傳統鋪貨模式因產品同質化、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問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品牌建設變得越來越重要。
“沒有品牌的企業很難在市場中競爭,因為利潤率越來越低。”Dave表示。品牌全球化的門檻正在降低,信息共享讓世界觸手可及。例如,在美國使用TikTok的用戶能夠接觸到國際趨勢,這推動了對中國品牌產品的需求。
然而,打造品牌需要企業具有長期主義,意味著高昂的開銷和持續的投入以及不確定的結果。Dave透露,企業至少需要年銷售額達到一定規模才會考慮品牌建設,因為他們的資源和精力更多集中在銷售和生存上。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品牌發展呈現出專業化和垂直化的趨勢。品牌不再追求在多個領域廣泛覆蓋,而是選擇專注于特定細分市場,通過深入挖掘這些市場來增強競爭力和提升品牌影響力。
“新進入者想要在已經有人做得很好的品類中擠進去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企業開始尋找自己的市場細分領域。”Dave表示。時尚、科技類品牌通常能夠更好地講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并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獨特形象。
這也要求品牌必須更精準地識別和定位目標消費者群體,了解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和行為模式,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這樣的發展路徑有助于品牌在細分市場中建立領導地位,從而在長期競爭中保持優勢。
找到了細分賽道,如何打造品牌力是每家出海企業關注的問題。Dave認為,首先是產品,產品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最直接的聯系,而全球化的信息傳播機制則放大了這種影響。
其次則是現代化的品牌營銷策略。在廣闊的海外市場上,產品再好也需要有適當的營銷策略加持。品牌必須通過更具戰略性的方式建立與海外消費者的深度連接,打破傳統的營銷模式。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消費者的媒體消費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在線平臺獲取信息和娛樂,導致傳統媒體受眾數量減少,傳統廣告的影響力不及以往。
在此背景之下,品牌如何加強與消費者的聯系并建立信任?Dave認為,傳統廣告單向的信息傳遞已不適用,現代品牌營銷強調消費者的參與和互動。品牌應聚焦于培養產品的粉絲和擁護者,通過產品的粉絲和擁護者建立起一定的用戶基礎和社區認可。
Dave表示,現代消費者在看到廣告后會進行在線搜索以驗證產品的可靠性,如果他們找到了正面客戶評價,將會增加購買的意愿。品牌需要在消費者活躍的平臺上實現觸達,無論是通過播客、視頻還是社交媒體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