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抖音電商,曾作為電商領域的新銳勢力,以其獨特的“貨找人”邏輯和迅猛的增長態勢,一度改寫零售市場的格局。然而,近年來,其增長步伐卻顯得踉蹌,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從瘋狂小楊哥到東北雨姐,抖音頭部主播的接連塌房,無疑給平臺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虛假宣傳、商品質量問題頻發,使得消費者對直播電商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這一系列事件,不僅讓主播們人設崩塌,更讓抖音電商的聲譽受損。
圖:抖音主播“東北雨姐”和“瘋狂小楊哥”的抖音主頁
更令抖音電商焦慮的是,GMV增速的顯著下滑。今年一季度,盡管抖音電商GMV超過7000億元,但同比增速已現疲態,二季度更是維持原狀,上半年整體表現未達預期。與此同時,客單價也呈現下降趨勢,低價戰略似乎并未帶來持久的增長動力。
為了應對這一困境,抖音電商不得不調整策略,重新審視低價戰略。起初,低價被視為吸引消費者的利器,但實踐證明,缺乏持續的廉價流量供給和完善的配套服務,低價策略反而可能傷害平臺生態,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抖音電商面臨的挑戰不僅在于外部競爭,更在于其內部機制的局限。作為內容平臺,抖音電商在分配流量時,需平衡內容質量與商品特性,這使得即便商品價格具有競爭力,也可能因算法限制而無法獲得更多曝光。
圖:抖音商城的“萬人團”及“大牌奧萊”頁面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抖音電商開始反思并調整策略。低價不再是唯一追求,GMV增長重新被置于重要位置。抖音電商意識到,回歸零售和消費的本質,追求產品、價格和服務的統一,才是長期穩定的增長之道。
未來的抖音電商,需要更加審慎地思考其商家生態的構建和發展路徑。唯有價值,而非短期的低價或流量,才能支撐其在電商戰場的持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