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多元的文化在這里匯聚,“小資”與“田園”在這片土壤生長,云南,每一個賽季都只打巔峰賽。
——女同事說
#
點贊、在看,順便 ★標俺們
四舍五入做新東方精神股東!
都說中國的首都在北京,抖音的首都在云南。
剛從神曲 《佤寫不來情歌》的抽象中出來,轉身又進到哀牢山“神秘禁區”,“困”在某視頻軟件中,滑視頻的手表示根本停不下來。
國慶當天,一個名為“山取”的顏料博主放出了自己“一人勇闖哀牢山”的視頻,頓時引爆全網。
哀牢山秘境中盤根錯結的樹木,幽深泛著青光的水潭,靜謐得連心跳聲都能清晰可聽的氛圍,不得不讓人懷疑: 真的有遠古神獸掌管著這里?
其實,像哀牢山這樣的秘境,云南還有很多很多,甚至有些地方還未有人踏足。
作為中國的“大不列滇”,云南的許多神奇,你難以想象。
01
山那邊愛吃蘑菇的精靈
云南的那股神奇之風,首先吹到了美食上。
吃菌中毒后的各色千奇百怪的幻覺成了互聯網上雷打不動的“年經”。
有網友分享,朋友吃菌中毒后被送去醫院的路上,她看見一只手把路邊的街燈一盞盞點亮,像在畫素描,天空是一塊畫布…… 她說,那是她見過最美的一幅畫。
曾經昆明湯池民警接到報案,一位嬢嬢叫喊著說 家里進了三個只有骨頭沒有肉的“白骨精”,正在偷家里的東西。
還有另一個奶奶:
“奶奶,看見我下午采回來的蘑菇了嗎?”
“先別提什么蘑菇了,快叫你爺爺來廚房抓龍。”
有人在 吃完菌子后以為自己是一杯奶茶,坐在公交車上不敢動,生怕自己灑出來。
圖源:網絡
吃菌后出現的“奇妙”幻覺
據廣大“菇勇者”統計,中毒后看到的“小人人”,大致可以分為幾類:手拉手祥和型,民族風舞蹈型,手拉手毛骨悚然萬花筒型,簡約版圣誕老人和我型……
科學分析,野生菌中含有多種有毒成分,食用不當后會 影響神經傳遞代謝活動,作用于中樞神經,可以擾亂腦的正常功能,從而使人看見本不存在的事物。
所以每年臨近雨季,比雨先來的,必然是云南疾控中心發來的無數條警告:“吃菌需謹慎,安全系心間”。
云南疾控中心的“警告”被當成每年可以吃菌的信號
有些菌菇一看就“身懷劇毒”,它們五顏六色,各種形狀,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不會長的。
墨汁鬼傘,菌如其名,不僅渾身冒著詭異的黑光,帽沿附近甚至還吊著小珠子。路過旁邊都要說聲“退退退!”
對于我們這些門外漢,其實只要在 正規市場購買,吃之前上網多看看,少點冒險精神,毒蘑菇的背刺實際上也很難實施。
有人要問:不吃不就能完全杜絕中毒了嗎?
“這輩子,你有沒有為了什么拼過命!”云南人說, 為了野生菌,我愿意!
“高端的食材往往采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這句老話在它們身上特別適用。
熱油爆炒,加上辣椒和蒜瓣提香,不需要其他花哨的佐餐, 僅需一碗白米飯,就可以搭配出五星米其林的質感。
圖源:網絡
切開后的見手青
菌子千奇百怪,但它其實在云南人的食譜里算最“正常”的食物了。
炸竹蟲、炸螞蚱、炸蜂蛹……這些平時讓人花容失色的昆蟲,就這么水靈靈地變成了下酒神器。
“肥肉”、“生吃”這兩個死亡搭配,在云南人碗里化身宴席首選,把豬皮燒透,再刮洗干凈,把最嫩的一部分肥肉連皮一起切下,搭配上辛辣沾水。白族人每逢過節,都會把這道 “生皮”端出來,招待來賓。
云南人的飲食讓人瞠目結舌,簡直是古希臘掌管食物的神。
而云南的建筑也獨樹一幟,是能讓人第一眼就能見識到這片地區的神奇。
在芒市,有異國特色的 大金塔、大銀塔;在香格里拉,有松贊林寺林立的 五彩經幡;在麗江,有飄揚著 納西古樂的小酒館……
圖源:視覺中國
在這樣一個邊境交接之處,異國的風情、民族的傳統在這里相互吸納、結合, 也讓一切充滿著新奇與希望。
怪不得全網都在調侃——生活在彩云之南,于崇山峻嶺中安居樂業,關鍵還愛吃蘑菇, 云南人恐怕就是傳說中的“精靈”吧。
02
寨子里的明星
美食不過是地方特色一小部分反映,透過這些奇怪的美食,我們還不能完全參透云南的神奇。
用洗腦神曲里這句 “我們是寨子里的明星”來形容云南,或許更加恰如其分。
有網友問,4月中旬落地云南,應該帶點什么?評論區清一色說:你應該多帶兩套衣服!
有人疑惑,既不是雨季,又不是冷的時候,帶衣服干嘛?
當你4月13日在西雙版納準備city walk時,你就會發現,根本挪不動腳,因為全身上下都濕了。
潑水節,是傣族每年相當于春節的重大節日,被潑的水越多,寓意著給你的祝福就越多。
如果你只覺得潑水節拿個盆潑水就完了,那更是大錯特錯, 云南潑水的瘋狂,你想象不到。
論裝備,簡直是一場潑水大戰的“軍備競賽”,有人扛著2L的大水槍,還有人背著一個大水箱,但官方已經卷到新境界了——直接上灑水車。
還有一些“天才”加入了奇怪賽道,有的背了兩箱啤酒,主打一個邊喝邊潑。還有個老大爺背了個巨型水箱,網上一搜裝滿得有5噸!
還有人帶了一箱卸妝水,攻擊性之強大,女生表示誰看了不瑟瑟發抖。
怪不得有人說, 云南潑水節,連狗路過都要挨兩桶。
以此類推, 還有一個節日比潑水更瘋狂,白狗路過就變黑狗。這就是傳說中的火把節。
圖源:視覺中國
火把節來歷已久,哈尼族和彝族的祖先崇拜火,將鍋底的碳灰視為火的結晶,所以把燒焦的黑灰抹到臉上,并不是攻擊,而是代表祝福。
當然,在神奇的云南人和外地游客的共同創造之下,抹黑的方式逐漸生出許多流派。
路過的白狗都被抹了好幾次
最讓大家接受的就是婉約派,在雙方達成共識之后, 互相用手指粘了灰輕輕在臉上涂抹,祝福的儀式就完成了。
豪放派的受眾同樣廣泛,在所有人都面臨著遲早黑臉的狀況下,該門派弟子也不裝了, 直接抓一把碳灰,見人就糊,男女老少不放過一個,不過這種狀況通常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當然,最顯眼包的手法就是不講究手法, 兩手抓灰直接一通亂抹,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溜出人群,當然,這也會讓大家的“武力”集中在你一個人身上。
火把節的大街上,全街人“無一幸免”
連現場維持秩序的阿sir們都不能逃脫,制服上、臉上多了黑色痕跡,也多了很多工作之余的笑容。
一通招式放送下來,所有人都看不出妝容和五官了,人們在互相追逐和抹黑中拉進關系, 內向的i人都會在這場狂歡中變成超級大e人,大家其樂融融,頂著黑臉和新朋友吃燒烤、喝啤酒,忘卻了生活里的種種煩惱。
深夜,醉意綿綿,廣場上堆起兩層樓高的巨大火把,人們在阿詩瑪的帶領下圍圈跳舞、歌唱,“嗨皮”一整夜。
在云南,還有好多節日也赫赫有名。
大理的“三月街”也非常熱鬧,在那天,白族人會到街上來,販賣自己的商品,圍坐一起品嘗美食;
哈尼族也會在每年的 “十月年”節日中,舉辦 長桌宴,其壯觀的場面,放到全世界都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白族三月街民族節日的表演
全中國有34個民族,云南就境內有25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民俗在這里爭奇斗艷,讓這片土地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狂歡”。
在節日的滋潤下,云南人也練就了一身本領——唱跳俱佳。
除了抖音火爆的各大“神曲制造機”, 這里幾乎每個人都能歌善舞。
學生在操場上打跳
“一言不合就打跳”已然成為了云南的標簽,無關性別年齡,不分職業和身份,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觥籌交錯的餐廳, 只要氣氛到了,哪里都是舞臺。
打跳也可以說是一種即興舞蹈,舞蹈類型多樣,有佤族甩頭舞,彝族左腳舞,不過,多半都是原創。
不用擔心,這種舞蹈的魔力就在于感染力極強,即使你是i人,或者肢體不協調,甚至從來沒跳過舞, 只需要遵從“阿哥怎么擺你就怎么擺”的秘訣,立刻就能成為打跳大佬。
狂歡和舞蹈,歌聲與笑聲, 云南這片神奇的土地,的確是所有人向往的精神故鄉,在這里隨處可見的松弛感,人與人之間真摯而又純粹的互動,都有一種能讓人放下生活瑣碎而專心享受生活的力量。
圖源:視覺中國
03
祖國邊境的守護人
歡樂和無憂都是云南的色彩,但不要忘記,作為邊陲重地,這里有著別樣厚重的意義。
“有邊就得守住,有門就得把牢。”
自古以來,云南處于祖國的西南邊地,駐守著我們的一方國土。
其中, 地處中越重要交界的紅河口岸歷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長達2100年。
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在河口一帶設進桑關。東漢時期,中央在這里修建河流用于疏通水利。
400多年前的明萬歷年間,紅河州的馬關縣衙在邊關的山上修起了“煙燈臺”——高3.5米,直徑約2米的3層塔狀烽火臺,用于傳遞戰況和威脅進犯的外敵。
歷史記載,雖然“煙燈臺”只為防御而筑,但有明一代,這一方邊境及當地百姓,鮮有遭外敵掠搶的記錄。
一直到清乾隆時期,云南的文山被設為開化府,中央下派的兵馬將士駐守在河口一帶。
馬關縣茅坪邊防線上的“老國門”,更以風霜斑駁的近代遺跡,留給人們更多感慨和嘆息。
圖源:視聽文山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軍逼近中國邊境。敵寇壓境,中國軍隊緊急回防邊境一線。為了“御敵國門之前”,邊疆百姓和中國軍隊共同修建了“老國門”,作為抗擊侵略的作戰堡壘,也向外敵警示、宣告國家的主權。
多年過去,這里的人們依然都在口口相傳戰士們的功績,而邊防線上,中國軍人仍然屹立不倒,駐守著這片土地。
漫長的邊境線綿延4060公里,厚重的熱帶森林和穿過多國國境的湄公河幾乎成了危險的最佳藏身之處。
《邊水往事》的熱播,帶火了云南方言,帶火了邊陲小鎮的美景,也喚起了人們對邊境治理的關注。
《邊水往事》取景地西雙版納傣族園
中老邊境上蛇鼠毒蟲扎堆,黑幫橫行,黑商流竄,貧窮、詐騙、犯罪都給這里留下過陰影。 真實情況或許比《孤注一擲》《邊水往事》更加糟糕。
許多戍邊的戰士,留下了特殊的傷痕:
有的戰士在原始叢林里巡邏,回去睡覺時才發現一枕頭血,原來是被螞蝗咬傷;還有的人被隱翅蟲的毒液腐蝕皮膚,從左臉一直到肩膀全部潰爛,再無修復的可能。有時候,一不小心碰到旁邊的植物,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皮開肉綻了……
對付這些自然界的危險不算什么,更危險的還是那些邊境上的“亡命之徒”。
他們手段殘忍,經常毆打和折磨那些不聽話的“馬仔”,對待常年和他們“作對”的緝毒警察更是心狠手辣。
然而這些緝毒警察仍然要與他們性命相搏。
由于工作特殊,毒販又十分猖狂,他們只能隱姓埋名,不能出現在公眾視野,更不能擁有自己的名字,與家庭分隔兩地。
截止到2020年,云南禁毒戰線中,已經有60多人犧牲,300多人負傷。
圖源:新浪微博
因此,結合了省內邊境的真實情況 ,云南開設了一門全國絕無僅有的課程——三生教育。
這門課程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為的就是讓孩子們能更加懂得,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下,學會生存,懂得生命的珍貴,比什么都重要。
在內地,許多父母會給孩子說不要去人少的地方,但邊境的孩子沒得選,他們的生活環境無法擺脫潛在的危險。
《三生教育》這本教科書上告訴他們:“如果你遇到任何生命危險,請拿起武器與他殊死搏斗。”
在這里,毒販的狠心超過了正常的道德邊界,他們會利用孩子的身體藏毒,也會用各種方式坑蒙拐騙,讓孩子們從小開始當“馬仔”。
這本書也在強調、引導他們一定要遠離毒品,學會自救。
現在,我們能看到告莊星光夜市的繁華,看到瀾滄江水面上有自由往來的船只,看到商販們無憂無慮地挑著擔子,把家鄉特產拿去邊境市場互相交換…… 這些美景,都在訴說著邊境的安定。
圖源:視覺中國
夜晚的西雙版納告莊
也正是因為這里的安定,才能孕育出這里獨特的松弛感,在他們的 守護之下,云南的神奇個性才得以最完美地釋放。
圖源:視覺中國
一片神奇的土地,一個讓全世界向往的精神圣地,一個歌舞升平的天堂,一些有著悲壯故事的邊境城市…… 作為旅游勝地,云南得到的“頭銜”真的很多。
它是“神仙姐姐”都向往的“有風的地方”, 各色風光云集,不僅有像哀牢山這樣的原始森林,還有怒江大峽谷、梅里雪山、版納傣族園、撫仙湖畔這些綺麗動人的美景。
它又是在網絡上靠松弛和“顛”贏得 “抖音首都”榮譽稱號的神秘之城,擁有獨特的民族節日,洗腦的魔性神曲,還有隨時隨地都能“斗舞”的熱情。
圖源:視覺中國
云南大理喜洲,電視劇《有風的地方》取景地
壯美的山川和多元的文化在這里匯聚,“小資”與“田園”在這片土壤生長。
不過,這些形容,都不足以說清云南的底色。 這里還有許許多多的色彩,等著人們親身感受,等著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盡情地挖掘和探索。
彩云之南歡迎你!
舞蹈《云南映象》
參考資料:
1.云南共青團:你們云南人為喃那么松弛?
2.vista看天下:云南人又在放假過“摸黑節”,路過的狗都得被抹成黑炭
3.云南網:馬關之關——一個邊關小城的邊防與歷史
每日互動
你最喜歡
云南的哪種“神奇”?
評論區告訴我8~
面對小朋友,新東方有編程、美術、機器人、科學等素質課程,也有口才、寫字、腦力、故事表演等素養課程,還有游學營地喔;
面對 高中生、大學生,有留學咨詢、出國考試、大學四六級、考研、專升本、成人英語;
//
更多好看的
9月編輯部破事 | 準備卷鋪蓋滾蛋了,抓個人替我上班
福州愛心樹被剪成“蜜桃臀”,網友:沒有人可以笑著走出理發店,樹也不行!
“三分鐘熱度”的大學牲牛馬,才是人生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