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上海,第三屆OpenHarmony技術大會成功舉辦,匯聚了眾多行業專家與開發者,共同探討開源生態的未來以及萬物智聯時代下操作系統的演進趨勢。OpenHarmony項目群在此次會議上,公布了其最新的技術進展、生態構建、人才發展以及行業實踐成果。
自開源以來,OpenHarmony迅速成為全球最活躍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開源社區之一。據龔體,OpenHarmony項目群工作委員會主席透露,該社區已吸引8060名貢獻者和70多家共建單位,累計產出代碼超過1.1億行。至今,已有780余款軟硬件產品通過兼容性測評,廣泛應用于多個關鍵領域,如金融、電力、教育等,同時在消費領域也逐步展現出其強大影響力。尤其是近期,基于OpenHarmony的商業發行版HarmonyOS NEXT正式開始公測,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陳海波,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強調操作系統作為智能終端的“靈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指出,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能夠形成廣泛的生態,將各種設備有機連接在一起,推動半導體產業不斷向前發展。在萬物智聯的時代,操作系統所構建的巨大生態對于提升用戶體驗和生產效率至關重要。
“當前的發展趨勢為自主操作系統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陳海波表示,“過去,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小型操作系統,難以形成統一的生態和互聯。而OpenHarmony則能夠讓各種設備形成一個統一的生態,實現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從而釋放出巨大的價值?!?/p>
陳海波特別指出,OpenHarmony并非旨在成為Android和iOS的替代品。他認為,從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來看,簡單的復制或“Me too”策略從未成功過。他以手機為例,從功能機時代到智能機時代,操作系統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萬物互聯時代,手機可能會被各種演化的設備所取代。而基于OpenHarmony的統一生態,各種設備將組合成一個超級設備,為用戶提供超越單一設備的體驗。
OpenHarmony從立項之初就與現有的操作系統有著不同的使命,它旨在面向萬物智聯時代,構建一個分布式、全場景協同的開源操作系統基座。技術上,OpenHarmony具備五大技術特征,并在多個關鍵技術和理論研究上實現突破,以先進的技術迎接萬物智聯時代的到來。
陳海波進一步解釋,“架構解耦和彈性擴展解決了生態和設備的多樣化、泛載化問題。通過元OS的架構,操作系統可以像樂高的積木一樣按需組合,滿足用戶設備體驗訴求和內存約束的同時,實現統一生態和統一互聯的有機連接。”
他以應用開發為例說明,過去開發者需要為手機、汽車、PC等不同產品形態和系統單獨開發應用。而基于OpenHarmony的操作系統,開發者可以共享大部分共性代碼,只需針對不同場景進行少量協同開發。這不僅降低了開發成本,還提高了開發效率,為用戶帶來便捷的智慧互聯體驗。
對于OpenHarmony的發展來說,生態的構建同樣至關重要。陳海波表示,技術、生態、人才這三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他提到,此次OpenHarmony技術大會的參會人數遠超預期,這表明業界對這一生態的發展充滿信心。
陳海波強調,為了維持OpenHarmony生態的先進性,需要不斷吸引人才加入并參與生態建設。他提到,與國外的操作系統社區生態發展相比,OpenHarmony能夠協同產、學、研各界,共同建設開源社區生態。
OpenHarmony的成長在此次大會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它與歐洲最大的開源組織Eclipse合作,基于OpenHarmony發布了Oniro OS,這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源操作系統不僅標志著中國首次擁有了獨立自主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還首次有歐洲的開源組織也基于此開源系統發布了商業發行版。
“OpenHarmony不僅局限于中國,我們還要立足中國面向全球,”陳海波表示,“在全球都面臨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階段,如果我們能把握好這個關鍵機遇期,那將給全世界的操作系統都帶來巨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