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再度展現強勁增長態勢,9月份銷量達112.3萬輛,同比增長50.9%,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3.3%,連續三月保持在50%以上。這一數據背后,是新能源車對燃油車市場的進一步侵蝕。
然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采訪時卻拋出“中國電動車缺乏核心技術”的論斷,引發業界熱議。他認為,中國電動車的優勢主要在于產業鏈,尤其是電池和算法,而海外品牌則因缺乏電氣化戰略而落后。
對于魏建軍的觀點,業界存在不同看法。有觀察者指出,中國在純電動車的多個關鍵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包括智能網聯、智能駕駛等。他們認為,貶低中國電動車核心技術的說法,可能是為了掩飾自身的不足。
從長城汽車的銷售數據來看,其新能源產品表現呈現分化。硬派越野品牌坦克銷量增長顯著,而家用新能源品牌則表現平平。這反映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的布局尚不均衡。
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技術上的探索并未停歇,其發布的全新Hi4和Hi4-T技術,旨在以更低能耗提升車輛性能。同時,長城汽車在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不少進展,如城區NOA高階智駕技術和新一代座艙系統Coffee OS 3。
長城汽車還與華為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雖然目前尚未引入華為的鴻蒙座艙和乾崑智駕系統,但未來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電動車產業是否真的缺乏核心技術?從比亞迪等企業的技術積累,以及海外品牌對中國電動車技術的認可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電動車產業在快速發展中,已逐步構建起自己的技術體系。
中國新能源品牌的崛起,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還吸引了眾多海外品牌的投資與合作。這充分證明了中國電動車產業在核心技術上的實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