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期,中國汽車行業也正陷入一場“內卷”潮,放眼嚴酷的汽車生態,江淮汽車是為數不多的在這一階段“吸能”的車企。從最初與蔚來合作到與大眾合資,再到全面引入華為鴻蒙智選模式,江淮汽車在不斷探索轉型之路的過程中不僅打出了幾張妙牌,手里也有好牌,低調的江淮汽車正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做大做強。
圖說:華為和江淮聯手打造的“第四界”,是華為在“四界”中定位最高的品牌
據華為終端BG董事長、智能駕駛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透露,華為“第四界”尊界品牌將由江淮汽車與華為聯合打造,車型定位高端,售價或達百萬級別。尊界在四界中定位最高,不僅承載著挑戰傳統豪車產品力的重任,更需要在品牌力上獨樹一幟,是塊最難啃的“硬骨頭”。華為為何將這一橄欖枝拋給了低調的江淮汽車呢?
江淮汽車近年一直在“吸能”
在江淮汽車與蔚來合作期間,蔚來汽車從未發生過因為質量問題而導致的規模性投訴,江淮與蔚來也達成了“深度合作伙伴”關系。這個合作模式的探索,也讓江淮構建起“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的生態架構,為公司轉型新能源領域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讓江淮汽車積累了豐富的高端車型制造經驗。
圖說:2024年北京車展,瑞風RF8亮相
如果說與蔚來合作激活了這家傳統汽車企業的潛在活力,那么與大眾汽車的合作,則為江淮汽車的發展注入了更大動力。2024年7月,“金標大眾”首款車型——智能電動轎跑SUV-ID.與眾正式上市,大眾和江淮的合作已經開始產出成果。而在ID.與眾亮相之前,江淮汽車就已經開始吸收并優化自己的整車工程設計和制造流程。
圖說:江淮汽車打造的DEFINE技術愿景概念車榮獲德國紅點獎設計概念獎
下一步,大眾和國內新勢力頭部車企小鵬合作的整車架構和電子電氣平臺也會被優先引入到大眾和江淮合資的企業中,打響大眾在國內電動車市場反擊的第一槍。而更為重要的是,早在大眾和江淮汽車設立合資車企初期,讓這家合資車企就已經被賦予了承擔更多出口任務的重任。可以想見,由大眾和江淮合資企業生產的ID.系列電動車將會陸續出現在全球的汽車市場。
圖說:江淮華為技術工廠,尊界將在這里誕生
在與蔚來、大眾等企業的合作中,江淮汽車這幾年一直在“吸能”,這與內卷時代更多企業處于“耗能”狀態的發展趨勢形成反差,“吸能”效應正讓江淮從內而外發生悄然轉變,從而為進一步在市場沖刺儲備了能量。
從1964年江淮汽車第一代創業者們白手起家起,歷經60年艱苦奮斗的江淮汽車已經成為國內自主品牌中的一方諸侯。從與蔚來合作到合資大眾再到與華為共啃“第四界”,江淮汽車正迎來向上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