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指南》明確,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國家數據標準體系,圍繞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數據管理、數據服務、訓練數據集、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數據確權、數據資源定價、企業數據范式交易等方面制修訂30項以上數據領域基礎通用國家標準。
中信證券發布研究指出,整個數據要素行業迎來發展契機,產業鏈上下游有望協同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向:1)數據供應:涵蓋數據采集到治理,數據規模高速增長。2)數據加工:實現從原始數據到數據資源的轉化,初步具備流通能力。3)數據流通:產業鏈重要環節,場內和場外兩種模式并行。4)數據應用:應用場景眾多,帶動全新增量市場。以數據加工為例,原始數據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發揮數據價值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和初步加工,并進行一系列的數據運營,形成數據資源后續進入流通環節。
平安證券則指出,《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的發布將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充分釋放公共數據要素潛能,進一步完善我國數據要素產業的體系構建,加快我國數據要素產業的發展,推動數據存儲、計算、服務、安全等多個環節的發展。
事實上,自2023年國家數據局成立后,2024 年以來,國家相繼發布《關于開展全國數據資源調查的通知》、《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 《民航數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實施細則(試行)》等數據要素政策。
作為國內網絡可視化領域的龍頭公司,恒為科技的網絡可視化產品主要部署在運營商寬帶骨干網、移動網、IDC出口、以及企業和行業 內部網絡等不同場景,在其主要網絡節點通過多種物理鏈路信號采集技術,進行全流量數據采集, 對獲取的大規模流量數據進行多維度、多方式的處理分析和信息挖掘,為各類網絡可視化應用,包括網絡優化與運維、信息安全、大數據運營等,提供精煉的、用戶可定義的、滿足應用和業務需求、并且易于使用和處理的數據和信息,以及相應的網絡管理、優化和控制手段,同時也為這些網絡可視化應用提供軟件和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當前,恒為科技采用國產化芯片對產品進行重新開發,并面向專有應用場景打造了多款特色產品開發。
恒為科技在此前接受調研時指出,網絡可視化在運營商行業的需求提升以及政府側需求的回暖,同時在金融等行業企業市場的深入拓展;數據要素市場作為國家戰略的推動、數據二十條的發布、數據局的組建,網絡可視化可作為數據要素應用的前端,獲得新的發展空間;AI算力競賽、AI內容生成,等產生的可視化運維、監管需求,也極大提升了網絡可視化未來發展的空間。
分析指出,網絡可視化的頭部公司,恒為科技長期深耕通信行業,產品已非常專業和成熟。數據要素市場在金融、醫療、政務、智能汽車、營銷、工業的持續落地,恒為科技或進一步被打開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