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第三屆OpenHarmony技術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邀請了來自全球的開源操作系統技術領袖、前沿實踐專家、廣大開發者以及學術界大咖,面向全球展示了OpenHarmony的最新技術、生態、人才進展與行業實踐。在大會主題演講中,OpenHarmony項目群工作委員會主席、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以《技術引領筑生態 萬物智聯創未來》為主題,分享了OpenHarmony開源四年以來的所取得的巨大進展,并對萬物智聯時代終端操作系統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OpenHarmony項目群工作委員會主席、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主題演講
應萬物智聯而生,OpenHarmony技術架構領先
OpenHarmony開源4年以來,在廣大開發者和共建單位的持續努力下,版本能力不斷迭代,技術架構持續領先。龔體表示,OpenHarmony的核心是開源代碼,經過4年的發展,社區已匯集超過8060名共建者,70多家單位參與共建;版本持續迭代,代碼量已超1.1億行,在版本能力、穩定性、性能等方面持續完善與進步,可全面支持打造手機、平板、PC等復雜標準帶屏設備和應用的開發。
龔體強調,OpenHarmony不是對現有操作系統的替代,而是從設計之初就面向萬物智聯時代,并圍繞萬物智聯時代的核心需求與發展趨勢,設計了“極簡開發、多端部署”、“原生安全、生態純凈”、“原生智能、場景體驗”、“異構并行、全棧協同”、“架構解耦、彈性擴展”五大技術架構特征,在技術架構上持續領先,打造萬物智聯時代的數字底座。
行業端與消費領域全面開花 OpenHarmony生態迎來蓬勃發展
在先進的技術底座支撐下,OpenHarmony生態全面開花,迎來了蓬勃繁榮。據龔體介紹,目前超過780款軟硬件產品通過OpenHarmony兼容性測評,其中包括50多個軟件發行版和400多款商用設備,以OpenHarmony為底座的鴻蒙生態設備數量已經超過9億臺。
隨著OpenHarmony設備數量的急速增長,萬物互聯的優勢將會逐步凸顯,只有不同OpenHarmony設備之間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才能讓生態的價值最大化,而這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來實現。為此,在今年的OpenHarmony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OpenHarmony設備統一互聯技術標準,并在10月份進行了增強和完善,增加了投屏技術規范、文件分享技術規范等,以確保生態系統的統一性和兼容性。目前該標準已經在智慧病房、智慧信發、智慧燃氣等項目上得到了充分驗證,統一互聯帶來的價值正在逐步發揮。
龔體指出,OpenHarmony正成為萬物智聯世界的數字底座,不僅在電力、交通、醫療等多個關鍵基礎行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還在消費品類產品領域中逐步走向成熟。
其中在行業端,基于OpenHarmony的行業終端與解決方案已經在多個國計民生行業落地應用,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例如,在電力領域,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都發布了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電力操作系統,其中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基于OpenHarmony打造了首個“電鴻化”小區,一套系統覆蓋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電力設備,實現即插即用、海量數據的互通互聯;在交通領域,山東高速基于OpenHarmony的智慧隧道解決方案,在杭山東隧道項目中得到了應用,大幅提升了隧道智能化管控水平;在醫療領域,基于OpenHarmony的智慧病房在山東齊魯醫院商用,實現了病房、護士站和病區屏幕的聯動,讓信息跑代替護士跑,服務更貼心。
在消費領域,OpenHarmony穿戴類產品已達到商用水平,超過40家伙伴齊聚OpenHarmony社區,從應用、芯片,到整個產業鏈,共建Watch解決方案,同時還有更多產品即將走向成熟。不僅如此,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HarmonyOS NEXT已開啟公測,報名申請人數超過了100多萬,其聚焦原生精致、原生易用、原生流暢、原生安全、原生智能、原生互聯六大基礎體驗,不僅重新定義了安全隱私新規則,還讓原生應用“煥然一新”。目前已有超過13000個原生鴻蒙應用和元服務上架,覆蓋18個垂域,滿足99.9%的用戶使用時長。
萬物智聯的世界加速到來 攜手產學研各界共創萬物智聯新未來
龔體還在演講中對萬物智聯時代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演進方向進行了展望。他表示,隨著萬物智聯世界的加速到來,到2030年,人們將迎來更沉浸的體驗、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以及整個社會的智能化全面升級,屆時終端操作系統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朝著智能化、空間化、一體化的方向演進。
龔體指出,OpenHarmony將順應這一發展趨勢,致力于成為萬物智聯世界的數字底座,在消費端服務華為的1+8智能終端產品,給人們帶來更沉浸的體驗、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在行業端打造第三方商業發行版和行業解決方案,加速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龔體表示,要想達成這一愿景,OpenHarmony還需要產學研各界的深度參與,一起構筑萬物互聯的數字底座,希望攜手產學研各界,共建共享鴻蒙生態,共創萬物智聯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