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歸屬,令人矚目的是,這三位獲獎者的研究均與人工智能(AI)領域息息相關。而在此之前,10月8日揭曉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樣花落AI學者之手。這一連串的榮譽不僅彰顯了AI在全球科研領域的崛起,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AI安全問題的深刻思考。
此次獲獎的Geoffrey E. Hinton本人就曾多次呼吁警惕人工智能威脅,從谷歌離職后,他便在X(原推特)平臺上發文表示,他離開谷歌就是為了可以“公開地談論AI的危險”。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影響力已經滲透到科研、醫療、教育、金融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行駛,到醫療診斷的精準輔助,再到復雜科研問題的快速解決,AI正以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能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的邊界。然而,正如硬幣的兩面,AI的輝煌成就背后,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與挑戰。
即便不去預判人工智能未來對人類社會的挑戰,放眼當下,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算法偏見、AI武器化……這些現實問題已經如一道道難關擺在我們的面前。特別是當AI技術被應用于關鍵基礎設施、軍事領域以及社會治理時,其安全性更是關乎國計民生,不容有絲毫懈怠。
作為安全的守護者,同時也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受益者,安恒信息對此有著清醒的認知,也有著清晰的規劃。將AI作為公司核心戰略,堅定以AI對抗AI,以AI管理AI的路線,以AI引領,驅動安全產品、服務的全線升級,以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對抗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
早在幾年前,安恒信息就將AI技術與產品進行積極融合,其AiLPHA平臺引領行業發展,獲得業內多項殊榮。2023 年 8 月,安恒信息發布了首款 " 恒腦安全垂域大模型 " 以及基于大模型的安全應用,并將其運用于杭州亞運會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大幅提升了高級威脅發現的能力和安全運營的效能。
隨后,在人工智能戰略牽引下,人工智能在數據安全、安全運營服務等應用中接連取得喜人的落地成果,安恒信息也實現了在更多產品、應用、場景下的人工智能賦能。在不久前舉辦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主論壇上,安恒信息自研的恒腦安全垂域大模型在惡意軟件檢測場景排名第一。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期間,安恒信息正式推出大模型安全評估產品:安恒智鑒,旨在幫助政企監管機構有效監管AI大模型的安全性和合規性。
安恒研究院院長王欣曾指出,在人工智能時代下,一方面,AI和大模型技術如“利刃”打破原有安全壁壘,安全需求與應用場景發生重大變革。另一方面,AI和大模型技術也促進了安全產品和服務革新,有助于網絡安全防護“盾”優化升級。生成式人工智能能極大提高風險識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有網絡人才缺口,讓威脅分析更準確、安全運營更高效、安全防護更智能。
安恒信息深知,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唯有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才能在這場科技革命中立于不敗之地。未來,安恒信息將不斷探索AI安全的新領域、新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安全解決方案,協力構建安全的人工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