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AI的強力驅動下,云計算市場正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作為這一變革的核心力量之一,公有云服務商正憑借其規?;挠嬎阗Y源與靈活的服務能力,推動AI市場向前邁進。
據披露,2023年以來,青云科技陸續拿下多個AI算力大單,已公告合同金額達4.74億元。青云財報顯示,2023年度,公司新增AI算力服務,實現收入 4,823.43 萬元,AI算力服務已經成為公司非常重要的新增長點及公司戰略級業務。
目前AI的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青云堅信算力不僅是無限的,也是跨領域的。青云將持續與合作伙伴形成合力,為人工智能發展添磚加瓦。
化解沖突,變革就在眼前
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如今的AI時代,每一輪技術變革都在不斷降低使用門檻和開發門檻。這不僅催生了更多的需求,也帶來了更多的供給。對于AI來說,市場規模越大,對算力的需求也就越為龐大。
芯片的架構、基礎設施的架構、網絡連接方式、存儲方式、開發應用的方式,所有的一切都會隨之發生變化。青云科技CEO林源將這種狀態形容為是“擁抱新應用市場的驅動力,以及使用新技術之間的沖突”。
“沖突代表了機會,既是整個市場的機會,也是青云的機會。”
林源說,青云的使命就是要解決這一沖突。他認為,這一過程最終有兩個核心目的,第一是降低新技術的使用門檻,讓技術普惠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第二是加速場景落地,要在真實場景中解決問題。
帶著這樣的目標,青云把場景分為算力供給端和算力消費者兩類,目標是連接兩方,就像操作系統一樣,向下管理硬件,向上支撐應用。為了滿足滿足AI時代的創新需求,青云科技一直致力于打造中立的企業級數智化基石,目標是“向下管理新的算力架構,向上支持新的開發模式”。
去年青云發布了智算1.0產品,這是從2019年歷經4年沉淀的結果,但是技術和市場是快速變化的,所以今年智算產品也進一步升級。
首先,從單一產品變成完成產品體系;其次,產品功能進行迭代增強;最后,交付方式更加多樣化,包括私有云、邊緣云、分布式云及算力云服務。
青云擁有軟件產品、軟硬一體、服務,不同的交互方式面對客戶不同的場景去落地,并且圍繞底層基礎設施、算力調度、應用服務三層進行升級。青云AI智算平臺能夠統一調度多元異構算力資源,通過全棧AI服務,一站式滿足智能管理需求。青云AI算力云提供彈性、好用、高性價比的云上算力即服務。青云AI智算一體機則是提供開箱即用的企業級算力基礎設施。
青云還進一步提升國產計算支持、GPU切分、裸金屬及DPU等能力,同時提供統一的數據存儲流轉管理服務平臺、高性能網絡服務、模型服務平臺、故障監控與自愈系統等。
AI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共建同頻加速
除了研發,青云在過去一年,還做了更多落地工作,智算中心和最終企業數字化落地是主要的兩個維度。
青云AI算力產品與服務已幫助20余家區域智算中心落地運營,參與了超過60個行業智算項目,服務超1275家企業客戶,參建的單個智算中心規模超過3000P、總算力規模超過 10000P,管理超過12000張計算卡。
林源指出,在云計算時代,互聯網行業是最早的擁抱者,兩年后金融行業陸續跟進,隨后傳統企業和國央企也相繼進入。而在AI時代,這種行業嘗試的節奏正在明顯加快,從原本兩年已縮短至一年,甚至半年。目前青云已開始為國央企提供AI相關的服務,并且正在推進超過60個項目的落地。
青云還在智算中心、大模型、邊緣智算、金融、具身智能、生物制藥、高校、自動駕駛、互聯網、政務十大場景發布智算解決方案,希望為千行百業的客戶提供AI支持和服務能力。
然而每個企業都應該深刻認識到自己擅長做什么,不擅長做什么。林源認為,IT廠商就是要合作,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場景都有大量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要解決,所以除了青云這個基座平臺外,還需要更多伙伴參與。
青云已經與200余家生態合作伙伴展開合作,完成了138項生態適配,通過算力共贏計劃、算力加速計劃、模型市場共建計劃,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多元、共贏的AI生態體系。
比如,青云和升哲科技在過去兩年共同完成了三個政府的智算中心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升哲科技基于青云AI智算平臺,提供了一整套端到端的服務能力,涵蓋民生管理平臺、數據存儲和分析等,切實為政府工作帶來有力支持。
青云在基礎平臺領域已經投入了17年,未來也將繼續邁向更多個17年。青云將攜手各行各業的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真正實現AI在各個行業和場景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