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交隧道公司基于釘釘研發的“川隧大模型”于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這一里程碑式的進展,不僅標志著釘釘和川交隧道公司在數據資產化上的多年合作取得成果,更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樹立起全新標桿。
“川隧大模型”是川交隧道公司與釘釘聯合打造的數字化辦公平臺——“川隧釘”的“心臟大動脈”。該模型自2020年2月上線以來,便以公路工程建設為核心,深度融合物聯網、大數據、AI等尖端科技,精準覆蓋隧道、橋梁、路基、路面四大板塊,從進度控制、安全保障、技術質量管理三大維度全面賦能工程建設,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整理、儲存及分析,實現用數據指導施工,用數據管理項目。
借助釘釘與“川隧大模型”平臺,加上全面機械化施工工藝,白馬隧道項目整體施工效率大幅提高。特別是軟弱圍巖隧道Ⅴ級地段開挖進尺,由以前每月完成30~40米增加到70~90米,施工進度得到顯著提升。利用“川隧大模型”平臺,白馬隧道實現了從設計到施工的全程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為工程效率、質量和安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介紹,該模型目前已獲得4項軟件著作權,1件發明專利和1件外觀專利。在四川省內,已有36個基建項目使用“川隧大模型”指導項目施工管理,累計收集超過30,000條詳盡的開挖循環施工數據,構建起一座堅實的數據寶庫。這一變革性實踐,直接促使隧道開挖效率較未采用平臺前平均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