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作為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中國人口中約65%以大米為主食,稻作文化對中華文明有重要影響。上萬年前的中國人就已開始栽培稻米,新石器時代的大量出土稻米遺存證明了這一點。與米飯有關的歷史和文化在中國飲食中占據重要地位。一句“你吃飯了嗎?”的日常問候,更是體現了對于中國人來說,米飯不僅僅是一種主食,更是承載了深厚的情感。
為了做出符合中國人口味的五星好米飯,美的持續深耕電飯煲技術,不斷突破創新。從90年代推出第一臺電飯煲,到1998年奪得全國市場占有率和產銷量第一。2001年推出自主研發的IH電飯煲,2007年進入壓力電飯煲領域,發布多款創新產品。2010年代,美的進軍海外市場,技術獲日韓專利,鼎釜IH電飯煲在日本亮相。2019年推出首個獲得國家HCT認證的低糖煲和AI全自動電飯煲。2022年發布赤炎電飯煲,并不斷升級迭代,今年推出赤炎稻香0涂層和赤炎鈦0涂層電飯煲。30年來,每一次迭代都源自對中國家庭烹飪需求的深刻洞察,也是對國民的承諾:讓更多人吃上香甜的五星好米飯。
為了讓消費者了解制作一碗五星好米飯背后的故事,5月20日,美的聯合抖音、新華網通過直播形式,帶領消費者走進美的電飯煲研發中心和制造工廠。
極致多維度的大米研究
在美的健康美味研究實驗室,技術負責人李晶博士向觀眾表示,美的不僅研究電飯煲,更是直接把米飯作為研究對象。美的深入研究大米的營養釋放、風味形成和烹飪機制,提出了五星好米飯的標準:香、甜、松、糯、潤,并制定了行業內第一個好米飯評價標準。每款電飯煲煮飯后,都要從氣味、外觀、適口性和滋味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食味評價。美的還建立了依托精密儀器的五感品質分析方法,將聞香、觀色、察形、感韻、品味等主觀感官評價轉化為量化指標,避免了人為評價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實現高精度、數字化的品質分析。
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在全國不同地域和水土條件下都能煮出同樣香甜的米飯,美的研發團隊進行了長達15年的研究。從2010年起,跨越超15000公里,實地采集了1000多種大米,對每種大米進行1000次以上的烹飪研究。在實驗室模擬低海拔、嚴寒、高原等嚴苛條件,繪制出業內首張大米地圖,建立包含1400種米種的烹飪數據庫,提煉出8大類米種的烹飪曲線,實現“一米一曲線”的大米地圖,讓全國用戶都能煮出香甜五星好米飯。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給大米研究團隊提供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保障,美的斥巨資打造了健康美味研究實驗室,先后投資1200多萬元。這是中國家電行業首個獲得國家評定機構CNAS認可的營養實驗室,200人的研發團隊中碩博比例超過80%。實驗室還與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中國家電研究院等多個中國頂尖高校和權威研究機構有長期技術合作。在這個實驗室里,美的對米飯的香氣、味道、口感、健康都設有針對性的獨立研究區域。香氣測試區擁有耗費超140萬打造的自動化風味分析系統,可以捕捉米飯香味并進行分析;口感測試區里,研發人員則通過質構儀來衡量米飯的軟硬度、粘彈性、咀嚼性進行分析;甜味變色實驗室里則是專門研究米飯中葡萄糖成分;微生物實驗室是研究電飯煲內膽抗菌技術,以抑制米飯細菌繁殖。
五星好米飯背后的技術實力
在電飯煲新品上市之前,美的都會對產品進行全面測試。在烹飪電控實驗室,觀眾看到好幾排正在進行米飯烹飪曲線調試和性能測試的電飯煲。美的烹飪智能控制技術負責人任蓬勃介紹,為了達到五星好米飯的標準,電飯煲需要配合優秀的加熱方式和先進的智能控制算法。美的通過多年積累,掌握了不同米種的特性與烹飪特點,并為不同品種的大米開發了專屬的烹飪系統,確保每種米都能達到最佳烹飪效果。烹飪曲線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吸水、加熱、沸騰和燜飯,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烹飪方式,以保證米飯在不同階段都能達到理想效果。
普通電飯煲在煮飯過程中會產生冷凝水,滴落在米飯上,影響香氣和口感。美的行業首創研發的赤炎雙熱源技術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該技術利用上蓋IH加熱和立體測溫系統的自適應控溫,上蓋溫度可達131℃,有效蒸發冷凝水,實現開蓋無冷凝水。此外,上蓋高溫促使米飯發生美拉德反應,較普通電飯煲顯著提升香氣。此外,美的赤炎電飯煲還創新采用了底部碗狀IH加熱,配合上蓋赤炎IH熱源進行高溫補炊增香,雙熱源包裹式立體IH加熱使米飯均勻受熱,減少開蓋回流水,顯著提升米飯的外觀和口感。
回首30載,美的電飯煲始終以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產品,每一款產品的迭代都見證了國產品牌從“制造”到“智造”的歷史轉變。一碗香甜的五星好米飯,不僅依靠一臺好品質的電飯煲,更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研發團隊前赴后繼的努力,他們深刻洞察用戶需求,不斷升級產品,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美好生活體驗。未來,美的將在全球舞臺上續寫“中國智造”的新篇章,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品質與創新的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