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消費升級,很多人會想起幾年前突然冒出的各種新興品牌,這些品牌涵蓋了衣食住行的各個角落,食品飲料、鞋服飾品、文娛玩具、家具家電、數碼3C等等。這些新興的品牌是自2018年第四次消費結構升級時崛起的,而它們顯著的特征除了滿足消費者情緒之外,多元化且細分的功能塑造,更是讓這類產品的價格水漲船高。
幾十元一杯的茶飲、幾百元的盲盒、上千元的服裝,甚至有上萬元的小家電......這類品牌乘著創新技術的應用和消費升級的東風,在狂轟濫炸的營銷廣告中,一路高歌猛進。在這樣的趨勢下,隨著熱錢的涌入,讓更多的人紛紛入局,任何行業、任何產品似乎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但有這么一個行業,近30年來卻鮮有新品牌的入局,它就是打印行業!
今年5月亞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覽會(TCT亞洲展)上,漢印率先推出了融合了前沿3D打印技術的SJF-P380
國產打印機的突圍之路:不破不立,另辟蹊徑
說起打印行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就是商用打印機。但實際上,隨著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新興生活方式的興起,家庭打印需求日漸旺盛,且已經脫離了傳統的文檔打印范疇,甚至于各類打印機已經隱隱有家電的屬性。
比如收納標識需求的標簽打印機、教育需求的學習打印機、娛樂需求的照片打印機等等。但我們會發現,這類打印產品雖然已有數碼3C和小家電的影子,但他的價格相比新興的數碼家電產品,則要低上不少,究其原因和其行業特性及市場博弈有關。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2007年,這一年是中國打印市場的轉折點,既是外資品牌發力的關鍵一年,也是國產打印品牌生根發芽的一年。
這一年,中國打印外設市場總體出貨量首次突破1000萬臺,而在前一年的2006年,惠普推出商用噴墨打印機,緊跟著愛普生在2007年10月也啟動了商用噴墨產品線。除了商用噴墨打印機以外,這一年三星推出了彩色激光打印機,并將價格控制在了2000元以內,緊接著富士施樂則推出了噴蠟打印機和LED打印機。
整個2007年,中國的打印市場都處在被外資品牌的包圍中,他們依靠領先的技術和深厚的品牌底蘊,牢牢地把控著中國打印市場,時至今日中國的打印市場有一半以上的份額,依然由外資品牌占領著。
難道在打印這個高端賽道,中國人做不出自己的打印機嗎?
也是在這一年,一些國產打印品牌正悄悄地崛起,他們有些是這些外資品牌在國內的代工,也有些是通過生產這些品牌打印機所配套的兼容耗材起家的。他們有技術,也有決心撼動外資打印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決定地位,但同時他們也很清楚,想要實現彎道超車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
在這些品牌中,就有如今在打印市場占據重要位置的漢印。
彼時的漢印剛創立幾年,正積極思考如何在這個賽道上立足。眼見打印行業一片泛紅,幾位創始人經過幾個月的市場考察,決定“不破不立、曲線救國”——進軍“熱敏打印機芯”這一細分賽道。
之所以選擇這個賽道,一是漢印在熱敏機芯的技術研發上已沉淀了數年;二是不論何種熱敏類型的打印機,其核心都是熱敏打印機芯;三是相比打印機的整機研發制造,以熱敏機芯為切入點,聚焦核心技術的同時,能更容易地輻射至其他商業領域。
雖然如此,但漢印熱敏打印機芯市場的拓展,卻面臨著外資和國產的壓力。
漢印的崛起之旅:小機芯,托起國產打印的榮光
漢印聚焦熱敏打印機芯賽道的2007年,機芯市場依然是由歐日韓品牌主導,其中機芯用量最大的收款POS設備也全是VERYPHONE、INGENICO這樣的進口品牌。除了外資品牌的絕對優勢之外,國內POS機品牌百富、新大陸、聯迪、新國都才剛剛起步,同時其他國內熱敏打印機芯品牌也在這一年陸續發力。可以說,漢印既面臨著外資品牌可能存在的圍剿危險,也面臨著國內品牌的競爭。相應的,擺在漢印面前的問題,既有如何打開市場,又有如何突破熱敏機芯技術壁壘,帶來更佳的使用體驗。
面對困境,漢印將全部資金投入到熱敏打印機芯的研發中,并于2008年自主研發出PT481、PT485、PT486等一系列低電壓機芯。取得兩項實用新型專利、機芯年銷售量突破10萬臺。
2009年,漢印在自研機芯的基礎上,再次邁出一步,自主研發出MPT系列便攜打印機。同年在便攜打印機上取得三項實用新型專利,二項發明專利。
2010年,漢印又自主研制出一系列帶自動切紙刀的微型打印機芯,同時在標簽打印上取得十多項專利認證。同年機芯年銷售量突破170萬臺,約占有國內機芯市場近30%的份額。國外市場機芯銷售量突破30萬臺。至2011年,漢印已成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微型打印產品開發和制造商之一。
經過十年的努力,2018年漢印已走出國內,全球熱敏打印機芯占比達到了24.9%。至2022年,這個比例已經提升到27%,連續5年全球銷量第一。
隨著漢印在熱敏打印機芯的快速發展,使用漢印該類機芯最多的國內POS機品牌新大陸、百富、聯迪也躋身全球POS機出貨量的前列,至2021年,這些品牌更是擠入了全球前十。
雖然熱敏機芯和微型打印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并未讓漢印忘記“做中國人自己的打印機”的初衷和使命。
漢印打印生態布局:從創芯,到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打印機
掌握了熱敏打印機芯的絕對核心技術,漢印不再滿足于為打印設備提供核心部件支持,也不再滿足于微型打印機的商業應用。
2012年,漢印正式進入熱敏票據打印機整機市場,產品線對標日韓系。至2022年,漢印的面單打印機已廣泛應用在快遞物流領域,每10個快遞的面單中,就有4個是由漢印打印的,同年,漢印更是主導了國內首個電子面單打印機行業團體標準的訂立。
2015年,漢印涉足條碼打印賽道,工業級的條碼打印機廣泛應用于倉儲物流、醫療健康、工業制造等領域;2019年漢印進軍工業TTO領域,致力于食品、藥品、日化、生活用紙等各類軟包裝的可變碼打印;2020年拓展至數碼印花領域,滿足各類高速印花需求。
在布局了商業和工業領域的打印細分賽道后,2021年漢印開始三線并進挺入家用打印賽道,家用三大賽道分別是:滿足娛樂需求的彩色照片打印賽道、滿足辦公學習需求的A4文檔打印機賽道、滿足家庭收納標識需求的標簽打印機賽道。
時至今日,漢印基于熱敏機芯的技術突破,陸續開展工業、商業和家用三大領域的打印生態布局,并在熱敏打印、熱轉印打印、噴墨打印、激光打印等各個領域都實現了技術突圍,形成“核心打印機芯創研+整機智造”的研發模式。每年漢印在打印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占了其營業額的8%,在高新技術制造業領域,如此之高的研發占比實屬罕見。可以說,技術科技創新是漢印引領打印行業國產化代替的不二法寶。
2024年,為響應國家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的號召,漢印入局增材打印(3D打印)賽道,并創新性使用選擇性噴射熔融(SJF)、選擇性激光熔化(SLM)、立體光固化(SLA)、選擇性區域光傳輸(LCD)等技術,目前漢印的3D打印機已應用在工業制造領域和消費領域。
打印行業是一個高門檻、高投入、回報周期較長的行業,加之打印行業長期陷入技術封鎖和低價搶占市場的怪圈,導致近30年來鮮有品牌入局打印行業。而以漢印為代表的國產打印品牌,通過數十年的努力,正逐步打破行業的壟斷,并進一步倒逼行業相關品牌進行技術的創新。可以預見,打印行業在未來必將在以漢印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引領下,迎來行業的洗牌,也將進一步實現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