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產業加速轉型和調整關鍵期,各大車企不止面臨著愈發激烈的競爭,同時還要面臨整個行業缺芯的尷尬局面。如何應對未來汽車制造業的各種挑戰,對于各大車企來說,都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尤其是隨著造車新勢力、ICT企業等大量的新鮮血液和優秀資源入局,汽車行業正在形成以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創新公司為代表的三大造車格局,作為傳統企業想要破局顯然要做出改變。而在前不久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開幕全體會議環節,各位汽車界的大佬就分享了各自的理念,其中長安汽車朱華榮的言論無疑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長安汽車朱華榮看來,汽車行業形成以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創新公司為代表的三大造車格局已經是一種必然。而且在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推動下,未來的汽車制造業將轉型為高新科技產業,未來的汽車產品也不再是一個機械類的傳統交通工具,而是智能化的高科技產品。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今的智能駕駛領域正在形成三條主要賽道:輔助駕駛、高級智能駕駛、無人駕駛,其中駕駛輔助甚至從18年就已經開始量產,無人駕駛還會遠嗎?
至于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長安汽車朱華榮認為,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創新公司各有優勢。其中科技公司相比傳統汽車企業擁有充足的現金流和最具價值的客戶生態,在軟件、算法、大數據等領域有著深厚積淀,因此,科技公司應該利用自身軟件等優勢,攜手傳統車業共同利用好這些資源,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風險。而擁有更多互聯網思維的造車新勢力則在用戶中打造了智能、網聯甚至差異化的認知。但是,除了搶占先機這一優勢之外,隨著傳統車企的加速轉型,造車新勢力的互聯網特征以及電動車原來的特征已經不再凸顯,最為關鍵的是如果找不到適合的商業盈利模式,發展也會遇到新的瓶頸。
當然,對于傳統車企的未來,長安汽車朱華榮也給出了理性的評價。長安汽車朱華榮認為,傳統車企除了擁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和成熟的生產體系能力,對于汽車產業更有著遠超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創新公司的深刻認知。但不可否認,傳統汽車想要全面碾壓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創新公司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總而言之,在長安汽車朱華榮看來,目前三大造車格局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亟待補充的短板,唯有取長補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