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遠程運維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同時也有兩大“瓶頸”需要通過尋找更加優質的解決方案來逾越:其一是企業的運維成本、運維時效與運維質量難以兼顧;其二是常規的遠程運維手段存在明顯的運維邊界…
我國是一個公認的制造業大國,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并逐步落地,我國正在積極向制造業強國轉型。但截至目前,多年以來“大而不強”的困擾仍然存在,這一問題在企業端體現的尤為明顯。
工業2.0實現了“電氣化、機械化”,工業3.0實現了“自動化、網絡化”,工業4.0則旨在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因此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主旨是不謀而合的。國之重器出版工程系列書籍中的《遠程運維服務模式》一書指出,我國制造業在企業端的現狀則是“2.0補課,3.0普及,4.0示范”。
處于這樣一個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對于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于一旦率先實現技術突破則足以在市場上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挑戰則來源于多個方面,其中之一便來自于運維的層面。
“大而不強”的癥結之一:運維
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國內,如何確保制造業的大型設備可靠并高效的應用,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且迫切的問題,而傳統的運維方式也逐漸變得難以滿足全部的運維需求。因此,許多制造業企業選擇引入遠程運維手段作為補充,強化在企業在運維服務端的能力,進而促進整個制造業的發展。
遠程運維的優勢顯而易見:高時效性、成本可控、易于管理。但由于遠程運維這一概念最早誕生于IT行業,因此在信息化智能化尚未完全普及的工業制造領域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上述優勢依然存在,但遠程運維在制造業領域的“瓶頸”也清晰可見。
據筆者觀察,當下制造業遠程運維主要受困于以下兩點:
其一:企業的運維成本、運維時效與運維質量難以兼顧。
這一困境主要由于遠程運維本身的特性決定。在絕大多數行業的運維中,運維所需的成本、運維的時效性以及運維服務本身的質量會形成一個“不可能三角”,企業只能追逐其中兩項,在相關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企業能做的僅僅是盡量彌合“三角”間的空白區域,以較小的代價或許較大的成效。
其二:常規的遠程運維手段存在明顯的運維邊界。
前文提到過,遠程運維最初是IT運維的一種常規手段,IT運維的需求往往集中在電腦桌面端,因此常規的遠程運維手段多以PC遠程桌面為技術核心,構建的是一個局限在PC桌面端的遠程運維體系。
雖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制造業設備能夠通過PC設備進行管控,但在具體的運維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涉及設備層面以及現場層面的需求,這些需求游離于傳統的遠程運維邊界之外,常規的遠程運維手段難以觸達。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如何應對上述的瓶頸,將遠程運維的能量發揮到最大,能否找到一個合適的“立體化”的遠程運維解決方案就成為了關鍵。
領航2.0:立體化遠程協助拓展運維邊界,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立體化遠程協助”這一概念在國內由貝銳旗下的專業遠程控制品牌“向日葵”率先提出,伴隨這一概念一同推出的則是其面向遠程技術支持領域的專業解決方案“領航2.0”。
領航2.0所謂的“立體化遠程協助”,即通過引入新技術和設備破除傳統遠程運維的邊界,在依舊以桌面級運維為核心的基礎上實現對現場層面運維以及設備層面運維的觸達,從而整體形成一個“三位一體”的遠程運維矩陣,為原有的成熟桌面級方案賦能,讓企業達成提升運維質量,降低運維成本的目的。
領航2.0方案示意圖
對于遠程運維邊界的拓展,領航2.0的具體實現方法基于兩點:
●現場層面:結合AR可視化技術,實現第一視角遠程技術支持。
領航2.0方案推出了全新的“領航APP”,通過AR可視化技術實現立體的第一視角遠程技術支持體系。當制造業設備存在一些需要現場運維解決的需求時,后方的技術專家可以通過這一方法與前方連線,直觀的給予專業的指導,進而完成運維需求。這樣的設計在提升本身就十分稀缺的高級技術專家工作效率的同事,還可以幫助現場的低資歷工程師快速成長,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筆者還從其他渠道了解到,向日葵官方還計劃提出AR眼鏡設備。屆時,現場級遠程運維的體驗和效率勢必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網間流傳的向日葵AR眼鏡實物圖
●設備層面:搭配向日葵控控,實現特殊網絡環境下設備遠程運維需求。
而在設備層面,當面對一些處于特殊網絡環境下設備的運維需求時(例:車間未連接外網的自動化設備等),領航2.0方案還可以搭配向日葵控控實現對于此類設備的遠程運維,這一場景在制造業中相當常見,這一層面的遠程運維觸達也將具備很大的意義。
向日葵控控官圖
至此,“領航2.0”方案覆蓋傳統桌面級、現場層面以及設備層面的遠程運維矩陣已經形成,前文中提到的兩大瓶頸均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而該方案是否能發揮出顛覆性的效果,由于“領航2.0”推出的時間尚短,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檢驗具體的落地效果。但筆者根據方案本身的成熟度以及自身經驗出發判斷,這一方案所蘊含的能量一定不小。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制造業以外的很多領域也都可以大規模應用這一方案,其中的企業也勢必因此在運維這一層面取得足夠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