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假期過后的3-4月,都是我國民航市場的傳統淡季。近期,不少旅客發現,市場出現了不少低至一二百元乃至0元的特價機票,那這種可以“大薅羊毛”的“0元機票”靠譜嗎?如何才能買到?
首先,“0元機票”是真的存在。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能看到不少網友曬出的“0元機票”訂單截圖。那“0元機票”從哪里來?其實,部分航司尤其是廉價航司搞促銷活動時,會放出少量“0元機票”。如2月18日,亞洲航空在其公眾號上表示,2月19日凌晨至2月25日晚12時,亞洲航空推出“0元大促”,共有3條中國出發執飛航線放出0元機位(僅航費不含稅)。此外,相關代理或者在線旅游平臺也可能在航司機票的基礎上進行補貼,使得“0元機票”得以出現。
但實際上,“0元機票”并非真的讓旅客不花一分錢就可以買到。“0元機票”僅是指機票0元購,算上機場建設費、燃油附加稅,出國還有出入境稅等,加起來也需要幾百元。如某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0元機票”訂單顯示,其購買的兩張從成都飛往曼谷的“0元機票”,加上上述費用,實際總共花費636元。
此外,旅客想買到“0元機票”也不是那么容易,或者使用時存在諸多限制。比如,上述亞航發布的“0元機票”活動,一是航線比較少,二是需要旅客先注冊會員才能搶購。某在線旅游平臺推出的“0元機票”,則需要消費者先購買66元一張的“66特價機票卡”。對于該卡,有網友吐槽,該卡可選擇航班的城市不多,且出發的時間往往不合適,要么是工作日,要么是凌晨。
業內人士提醒,低價甚至“0元機票”等特價票,往往都有苛刻的出行條件要求,比如付費加入會員、額外付費托運行李或者免費行李額極少、額外購買餐食、不能退改簽等。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避免沖動消費,結合自身情況,看清楚完整條款。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航司以低價形式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也要注意在投放廣告的同時應該對消費者起到充分告知的義務。同時,陳音江還建議消費者,在選擇“0元機票”時要提高警惕,避免購買存在虛假宣傳或欺詐行為的商品或服務。
文|記者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