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渡蘭
俗話說:“行要好伴,居要好鄰。”
人活一世,和誰在一起很重要。與什么樣的人交往,就有著什么樣的人生。
以下四種人自帶貴氣,遇上了,一定要深交。
靠譜的人
經歷多了就會明白:能否辦成功一件事,最難的或許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看與誰一起合作。
與一個踏實靠譜的人合作,事半功倍。
曾經有一位投資家到大學演講。演講過后,一名同學向他提問:“您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
投資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玩了一個類似投資的游戲,他問同學們愿意買進哪一個同學股份的10%?在場的學生都陷入了沉思。
“如果是你,你會投資誰?你會買進你無話不談的朋友嗎?不一定,他能陪伴你,但不一定值得投資。你會投資給最聰明的那個人嗎?也不一定,因為聰明不代表有投資價值。那你會買進誰?最終落腳點可以歸結為兩個字——靠譜。”
聰明的人有很多,靠譜的人卻鳳毛麟角。與靠譜的人交往,不需過于計較得失,因為他們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值得信賴。
人生路上,處處是險灘,一定要和靠譜的人同行,少走彎路,多一份安全感。
寬容大度的人
提到寬容,許多朋友會覺得這是一種“懦弱”的行為,“別人傷害了你,憑什么要輕易原諒”?
古人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寬容,并不是懦弱,也不是無奈的妥協,而是一種寬廣胸懷,一種善良美德,是和諧處世之道。
“六尺巷”的故事流傳千古。清代康熙年間,宰相張英收到來自老家的一封信。信中說,鄰居吳氏建房子,要占用張家老宅旁邊的隙地,張家人不讓其用,兩家人因此打官司鬧個不停。來信請張英出面主持公道。
張英看完信后,馬上批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到回信后,慚愧不已,不但同意吳氏使用隙地,還多讓了三尺給他們。吳氏見了,不僅沒有使用隙地,也讓出了三尺地,由此便有了六尺巷。
越有涵養的人,越懂得寬容謙讓。退了一步,看似吃虧了,其實贏得了人心。與之交往,彼此都感到很舒服,信任由此增加。
生活中,做個寬容的人,是一份美德。跟和寬容的人交往,才能讓余生過得更舒服自在。
內心清凈的人
林清玄說:“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心清凈,才能看到秀美的風景;心干凈,才能擁有純真的感情。內心清凈,才能找回生命最初的本真。
北京老城,后海以西,沿著一條窄窄的胡同,便能尋到馮唐的四合院。那四合院正好契合了馮唐對住處的要求:第一,干凈;第二,東西少一點,不要擺得滿滿當當;第三,別太冷,別太熱,別漏雨。
生活越簡單的人,內心越豐盈。
內心清凈的人,如素色的荷蓮,出淤泥而不染。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役,歷經風霜坎坷,依然保持初心與善意。
與干凈的人同行,就是最大的福氣。
謙卑溫潤的人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在世間行走,唯有懷揣一顆謙卑之心,方能不卑不亢,不俯不仰,從容走四方。
曾聽過一個講座,講師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法學專家,很多人慕名而來,座無虛席。不過,由于飛機延誤,那位講師沒能準時到達。
過了一會,他匆匆忙忙地趕到現場。他先向講堂里的近千名同學深深地鞠躬,表示歉意并表示感謝。講課結束后,他又深深向在場的人鞠了一躬。
那場講座的具體內容,已經記不太清楚,但他身上謙卑的態度卻歷歷在目。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早已忘了如何尊重他人。而一個人靈魂高貴的真正體現,是骨子里有堅強,言行中有教養,并心存謙卑。
與謙卑的人交往,如沐春風。
為人謙卑,所有人都愿意跟你做朋友,自然處處逢源。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決定身邊的人和所處的環境。
古語有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我們自己不會平庸;和積極的人在一起,我們自己也不會消沉。
與智者同行,你會進步神速,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