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盧道明
上周A股行情跌宕起伏,23日滬指探底2724點之后,隨后以石油、地產、金融為首的權重股發力,滬指先后重返2800和2900點大關。上周市場回暖,一方面是空頭力量已經減弱,另外也離不開政策的連續推動,無論是降準,還是央企市值管理,都體現了管理層打出的政策組合拳已經顯現。
上周末消息面上,管理層政策暖風頻吹,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證監會宣布全部暫停限售股的出借業務。在利好推動下,本周A股能否繼續反彈?
影響 穩定市場政策持續發力 證監會暫停限售股出借
上周末,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有不少,消息多空交織,總體偏暖,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有:證監會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強調突出以投資者為本;證監會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金融監管總局篩選確定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向金融機構推送;央行發聲: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快出臺金融穩定法;國家統計局: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3%;廣州放開120平方米戶型限購,27日起正式實施。
利好一:周末市場關注度最高的是1月26日證監會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強調突出以投資者為本。1月24日,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接受媒體采訪時首次提到,要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此次系統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要突出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足見其重要性。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我國2.2億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根本,投資者是資本市場資金的首要來源;同時,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規模占總人口比例相當高,投資者的利益關乎國民福祉,突出“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考慮到了資本市場的本源,考慮到了市場的基礎,考慮到了投資者的重要歷史貢獻,體現了資本市場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非常契合資本市場運行的本質。
利好二:證監會一周內兩次提及“以投資者為本”建設資本市場后,28日下午證監會即有實招落地,宣布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政策,堅決打擊借融券之名繞道減持。證監會表示,為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的監管,證監會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制。具體包括: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因涉及系統調整等因素,第一項措施自1月29日起實施,第二項措施自3月18日起實施。當天,中證金融公司宣布,暫停轉融通借入證券實時可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此次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政策落地,充分體現了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之前市場一直詬病的轉融券業務,這個漏洞終于補上了,不停留于喊口號,這屬于實質性的利好,徹底讓那些違規做空者無門路可尋。
“這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意味著重大的利好。”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體現出監管層對于資本市場的呵護態度。具體來看,這些規定健全了融資融券制度的一些漏洞,監管在公平合理的原則上進一步降低了融券的效率,減少了對市場做空的力量。同時加大了對于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有利于進一步穩固當前市場的走勢。
利空方面:1月27日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6858.3億元,比上年下降2.3%,降幅比1—11月份收窄2.1個百分點。
分析 本周A股將如何運行?市場已步入大反彈交易窗口
上周A股探底回升,滬指上漲2.75%,深證成指下跌0.28%,創業板指下跌1.92%。本周A股將如何運行?
從28日各大機構發布投資策略來看,對后市持樂觀態度的機構偏多,中信證券表示,穩定資本市場政策在近期集中發力改善市場預期,年初以來市場流動性循環連鎖負反饋過程被有效阻斷,隨著業績預告風險陸續落地,市場已經步入月度級別的反彈交易窗口。首先,證券監管部門及時回應市場關切,投資端改革舉措有望加速推出,地產領域支持政策明顯加碼,預計2月仍有降息舉措,國資委繼續強調上市央企的投資者回報,央企權重股壓艙石作用凸顯,改善營商環境政策頻出,市場信心有望逐漸恢復。其次,類“平準”基金打破負反饋,雪球敲入和量化平倉壓力明顯緩解,機構持倉均衡化過程加快。最后,隨著年報業績預告陸續落地,四季度業績風險充分釋放,反彈窗口期仍將呈現交易型資金主導的特征,央企紅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塊是窗口期最具共識的主線,同時關注低估值績優藍籌的布局機會。
國君證券也認為,上周滬指在觸及2724點后快速反彈,尤以在全面降準、證監會提出“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國資委提出“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業績考核”以及住建部“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配合重要力量借道重要寬基ETF入市,春節前“紅包行情”正在出現。政策密集出臺對市場預期的提振是脈沖式的,新形成的樂觀預期和市場水溫不會驟降,預計指數大幅反彈之后,節前看短做短,指數分歧上升震蕩為主勿追高,紅包行情進入板塊擴散。海通也表示,當前市場大概率已處在底部區域,從調整時空來看,本輪滬深300從2021年初下跌至今已持續35個月,最大跌幅達47%,對比歷史看這次調整時空已顯著,隨著政策持續發力有望催化行情啟動。
針對有部分人士擔憂的目前基金普遍高位運行,后續增量資金相對有限的問題,廣發證券表示,隨著A股市場的資金結構更加多元化以后,即便公募基金持續高倉位,A股市場也可能出現中等級別的反彈機會。以2022年4月、2022年10月的反彈來看,前者萬得全A反彈2個月,上漲24.7%;后者萬得全A反彈3.5個月,上漲15.1%。在這兩次市場中等級別反彈的過程中,公募基金的權益倉位都保持在高位運行,但事后看市場反彈幅度還是比較可觀的,反彈的觸發因素都來自基本面預期的變化。
對于后市,也有機構持謹慎態度。華安證券表示,1月A股整體延續弱勢回調,投資者對經濟增長信心和宏觀政策力度悲觀預期并未得到扭轉。在1月下旬央行超預期降準、定向降息,相關部門迅速發聲出臺措施穩定資產市場的舉措下,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改善迎來反彈。當前的關鍵在于1月底的反彈持續性和空間將如何,展望2月,市場還面臨諸多考驗,在投資者關鍵信心并未顯著扭轉或者改善之前,市場反彈的時間和空間都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整體傾向于認為市場仍將繼續呈現震蕩走勢,等待基本面改善驗證或者宏觀政策力度加碼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