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作者:大可,授權轉載發布。
“呀,哈比比,我是你們的好朋友老王~”,這是@老王在中國 每期視頻固定的開場白。
老王是一位美食探店博主,他喜歡探索一些隱藏在小眾城市中的美食店鋪,會為了一個餐廳奔赴一座城市,尋找那些角落之中的美好。
事實上,老王是一位在中國生活了近十年的伊拉克人。視頻中的他說著略帶口音卻十分流利的中文,充滿熱情與每個路人打招呼。他永遠穿著正裝,無論去多么接地氣的店鋪,都保持地精精神神,對每個工作人員和美食充滿敬畏。
作為一位外國的美食博主,老王不是頂流卻受到了眾多粉絲的熱愛,憑借親和與滿滿的反差感收獲了320萬粉絲的關注。如今,在中國發布內容的外國創作者越來越多,差異化的視覺沖擊與文化的交流碰撞,是吸引用戶的重要原因,也讓這群可愛的外國博主成為了內容平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兼容并包,讓老王愛上中國
老王出生在一個伊拉克的富裕家庭,但從小生活環境的動蕩總是讓他感受到不安和危險。為了躲避戰亂,老王輾轉過許多國家,最終在中國扎下根來。在他看來,中國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和地大物博的文化,非常值得他了解與學習,也適合他一直生活下去。
后來,老王學會了中文,并愛上了中國的美食文化,開始拍攝美食探店視頻。在他追尋地方美食的同時,也會和當地的居民探討地方習俗和特色,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
老王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走到哪里都要用酒壺隨身攜帶一壺醋。據他所說,自己的家鄉本身就喜歡吃酸的,來到中國后,山西的陳醋讓他一發不可收拾,無論走到哪、吃什么,他都要倒上一點醋,甚至在吃飯前直接喝一口。
圖源抖音
老王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食量驚人,經常一頓飯能吃兩三個人的量,有時點菜的時候,老板都懷疑他是不是能吃完。有時候,老王也是想要多吃幾道特色菜,即使偶爾吃不完,也一定會打包帶走。
他本人也曾經表達過:“在我們國家,戰亂的時候很多人連一個饅頭都沒有,有些人真的會餓死,所以一定不能浪費食物,吃不完打包帶走并不會丟面子,浪費才是不好的行為。”
或許正是因為從一個動蕩的環境中走來,老王對于生活資源倍感珍惜,也學會了中國人的推心置腹與換位思考。他每次和路人的交談,都讓人覺得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問題,也會不厭其煩地和粉絲合影,給每個路人帶來十足的面子。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老王的視頻,那就是真誠。其實,隨著“外國人猛夸中國”成為流量密碼,有很多國外博主會為了所謂的流量和好評過分地夸贊自己的生活環境,甚至帶有一些表演的成分。但老王只是一個人吃一頓飯,真實地講出自己的所見所感,用鏡頭記錄下來。
當然,也有用戶質疑過老王,為什么每個視頻的感受都是好吃,去過這么多地方難道就沒有踩過雷嗎?對此,老王做出回應表示,他自己也遇到過不好吃的店鋪,但那些他不會發出來,一方面是因為美食是一個主觀感受,他個人覺得不好吃不代表別人就不喜歡,他自己主觀的視頻會給店家帶去不好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怕影響當地粉絲的心情,擔心會被粉絲質疑。
對于在中國的生活,老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說:“一路走來,我見到了太多不一樣的風景,學到,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美食。大家都對我很包容,很有耐心……所有的一切都讓我非常開心。”
正是因為這份兼容并包,讓老王愛上了在中國的生活,也讓他有信念和沖動,將自己眼中的中國呈現在世界眼前。
是文化交流,也是一筆生意
大部分的外國博主都和老王一樣,有著在中國生活的經歷,他們親自感受過真實的中國,也對中國不斷釋放著善意。
對于喜歡他們的中國用戶而言,看的是不同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碰撞,看到的是在真實感受過生活環境之后,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究竟是怎樣的。
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文化差異使得生活方式與禮儀習慣大相徑庭。來自不同國家的創作者,通過展示本民族文化,呈現中外文化差異,為中國用戶開辟了一種了解外國文化的新方式。
例如備受歡迎的@歪果仁研究協會 會在全球范圍“突襲”采訪外國人,也會通過街采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讓他們講述自己最不理解或者最有意思的中國習俗,讓用戶最直觀地感受中外的文化差異。此外,他們也會邀請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嘉賓,就某一話題或者現象進行討論,搭建一個文化交流的空間。
以“洋網紅”的視角講述生活在中國體驗,是@歪果仁研究協會 的內容特點。據了解,在內容生產方面,團隊前期會進行資料調研,“做功課”,這使得賬號內容的真實性有所保障。
據了解,@歪果仁研究協會 所屬的MCN機構“歪研會”于2016年在北京成立,旗下擁有@歪果仁研究協會、@萬國土特產 、@YChina 等賬號。在B站,@歪果仁研究協會 粉絲量超400萬,累計獲贊超3000萬,在2019年曾獲B站百大UP主稱號,算的上是B站早期“頂流”。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歪研會”母公司北京唯喔科技有限公司已經累計完成4輪融資,其中最近一次融資披露日期在2022年2月,投資方為嗶哩嗶哩。
圖源天眼查
區別于早期作品,近期@歪果仁研究協會 的視頻中出現了有關社會議題、熱點的討論,如中國扶貧、山村兒童、跨境快遞......這類內容或許娛樂性有所下降,但內容深度有所提升。配合其他娛樂性較強的內容,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老王在中國 、@歪果仁研究協會在內的一部分真實生活在中國的博主,會通過鏡頭表達對中國的印象,此時,用戶能夠真正了解到世界是如何看中國的。
中國用戶對于海外國家文化是充滿興趣的,隨著國內外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愈發緊密,越來越多人想要去接觸海外的文化,了解海外生活,這時,這類真實的文化交流類視頻就成為了他們最直接、最方便的了解方式。
在當下,一些海外媒體對于中國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帶有色眼鏡的,大多數用戶較難直接感知到海外友人對于中國的真實看法。這樣的情況下,一些真正生活在中國的海外創作者,能夠在體驗風土人情后,表達自己的真正體驗。
這其中,既有文化差異下的反差,也有著在他人認可下,進一步增強的文化自信。
“外國”身份紅利減退,倒逼內容升級
外國創作者能夠在中國得以發展,源于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多樣性,他們的出現讓國內用戶更加清晰地看向世界,也能夠有機會更多地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文化,豐富精神世界。
但是情緒消費或是情懷消費,終是無法持久,受眾的內容審美愈加提高,想要得到受眾長期的擁護,還是應該去從內容質量和真誠入手,形成粉絲與創作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建立彼此的信任。
早期走紅的韓國博主@韓國東東 就由于在視頻中有意模糊中國風和東洋風而被網友抵制,粉絲量大幅下降。在復更后,主要內容改為介紹韓國社會習慣,但是視頻觀看已不復從前,呈斷崖式下降。
一方面,初代外國博主或淡出互聯網、或尋求轉型。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外國專業創作者進入到了中國互聯網中。
以B站reaction音樂視頻為例,就出現了專業制作人@JoeCreator 、歌手、音樂人@拉美小姐姐Waleska 、聲樂老師@JKAI杰凱 等眾多UP主。不僅專業水準較高,且視頻制作精良。
圖源B站
隨著大量外國面孔出現在互聯網上,網友對于外國身份的好奇也在降低。當然,當前中國的用戶依然愿意為”贊美中國“買單,但粗糙而套路、無腦的”夸贊中國“內容已不被國內網友滿足,網友更期待能接收到精心制作的、真實的反饋和評論,僅憑外國身份就能獲得流量的時代不復存在。
畢竟,真誠才是最有效的“必殺技”。